2008年6月7日 星期六

俄五代戰機PAK-FA噸位之探討

By Yangkovsky
←PAK-FA可能構型之一「鴨子
ITAR-TASS,4月16日報導,其大意是:
俄羅斯「聯合飛機公司」(OAK)總裁阿烈克謝‧費多羅夫(Алексей Федоров)出席莫斯科引擎展時表示,俄羅斯第五代輕型戰機將在五代重戰機的基礎上研製,目前相關的部門全力進行重戰機的研發,不能分散力量。他並提到,在五代輕戰機問世之前,輕戰機市場將由MiG-35暫代,這種飛機已經用了部份五代技術。ITAR-TASS記者並在文末註解,俄羅斯空軍在短期內沒有裝備五代輕戰機的計畫。至此,等於是由官方確認,五代戰機的發展進度由最初的規劃有了180度轉變。
  在2001年正式啟動五代機計劃時,認為五代機最重要是要競爭市場,所以要發展中輕型機,重戰機就先用Su-27改型取代便足夠。當時的規劃是,發展一種噸位在MiG-29與Su-27的戰機。####

  2002年,確定由Sukhoi公司得標,2003~2004年外媒所報導的五代戰機PAK-FA已經是一種雙發重戰機。不過當時米格設計局仍找上印度,推銷自己的五代基方案,而印度也頗感興趣,因此當時一種看法是在有印度出資的情況下,五代戰機極可能輕重型並進。去年10月印度與俄國正式簽約共研五代戰機,合作對象是Sukhoi,加上現在這則新聞,可以明確的了解輕戰機已是第二順位,不會有併行發展的狀況。

  由此看來,所謂「五代戰機噸位介於MiG-29與Su-27」這個條件可能不適用於目前的PAK-FA,因為那是最早設立的條件。不過,Victor Chepkin提到PAK-FA較MFI小則是2007年的報導。

所以:
1.五代機先重後輕,不會併行,這與原計畫是180度大轉變。
2.五代重戰機不一定輕於Su-27,不過會輕於MiG1.44。


至於其噸位變遷的原因可能是政治或戰略研究者很感興趣的話題。

  最早的「發展一種對噸位在MiG-29與Su-27之間的單發戰機以確保五代機市場」這是在90年代末期開始陸續醞釀的計劃。從近年的文獻可以反推,俄國航空界團結起來重新搞五代戰機大約是2000年的事,而五代戰機計畫明確展開是在2001年5月。當時對五代戰機的稱呼是LFS,這個名詞改自蘇聯時期的「輕型前線戰機LFI」,末尾由I改為S表示強調攻擊。

  很顯然的,搞到後來,除了研發者不變之外,整個計畫早就不是原來的LFS。很關鍵的一點是,醞釀重新搞LFS是在葉爾欽時期,頂多到後半段是普亭代總統時期。而在那之後不久,已經是普亭政府時期。

  重型戰機在商業價值上絕大多數時候是不如輕戰機的,這就是最初LFS計畫的考量。因為Su-27那種可以兼顧航程與籌載的戰機絕大多數國家都不需要,而其攻擊能力輕戰機卻也可以達到,而輕戰機的操作成本又低於重戰機。因此由LFS到PAK-FA,一方面看是噸位的變化,另一個層面看,是從純商業需求變成國防需求。

  如果對照普亭政權8年來的政績來事後諸葛亮一番的話,可以發現,執政當局對軍隊建設的態度起了關鍵作用。在葉爾欽時期,沒有人知道五代機,甚至俄軍未來的方向在哪哩,所以航空界只好選擇了很商業性質的LFS作為主要方向。而普亭政權卻相當重視軍隊的現代化等建設,所以猜想普亭政權對軍對建設的態度可能是五代戰機有如此180度轉變的關鍵因素。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