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日 星期六

鱈魚戰爭──冰島與英國的漁權紛爭

作者 陸戰屋小步兵&Captain Sulu

<--正與英國驅逐艦衝撞的冰島海巡炮艇TYR號

前言

  鱈魚戰爭(Cod War)簡單來說就是冰島與英國之間的漁權糾紛。正好,冰島近海正是鱈魚的良好漁場。二戰結束後不久,英國就有到冰島近海探訪魚訊。當時由於對漁業資源的保護太不注意,以今天的眼光看來幾乎近於濫補的地步,自然漁場的資源也是確實減少許多。
  為此,冰島方面也就抱持著危機感。之所以會這麼說是因為冰島是一個相當依賴水產輸出而換取日常品輸入的國家。即使是現在也是對於水產業經濟依存度非常高,這一點與波斯灣諸國依賴石油輸出相類似。然而當時冰島並沒有漁場的管轄權。不要說200海浬經濟海域就連領海也只有3海浬而已。對於重疊海域設定管轄權衍生而來的冰島與英國之間的漁業糾紛即是所謂的「鱈魚戰爭」。這次紛爭突顯了國家權利對於海洋可以行使何種程度的管轄權因而造成對立的時代趨勢,同時也反映出冰島政府如何利用冷戰情勢進行良好外交行動而獲致利益的事實。
####
  鱈魚戰爭從1958年起持續進行,到1976年共有三次。從1956年開始之前並非就沒有漁業糾紛,事件起源於1949年冰島政府通過漁業資源保護相關法律。基於此1950年4月22日又制定一項規則(4月22日規則)。內容為(1)在冰島北部導入直線基線(2)漁業水域增為4海浬。
  在此之前冰島一直被1901年與國締結的倫敦協定所束縛,其內容為(1)領海3海浬(2).直線基線不得超過出海口10海浬。因為這樣的緣故對於冰島而言處於相當不利的境地。如此漁業規則當然引起週邊諸國的反彈。這段期間內最著名的是挪威與英國的漁業糾紛,然而事件最後是以英國的敗訴收場。這項判決帶給冰島鼓舞,1952年3月19日發布新漁業規則(3月19日規則)。英方馬上反彈提出抗議,冰島則置之不理無視抗議繼續施行其規則,同時逮捕英國漁船。英國漁民用實力回應,使出種種手段干擾冰島漁船作業(1952年11月28日)。
  這種暫時的狀態持續著,直到1954年OEEC介入仲裁之後紛爭才得以結束。結束紛爭的條件為(1)冰島的水產品在英國的漁獲卸貨量限制在180萬噸(2)根據聯合國海洋海相關委員會的結論做出不得擴大領海到4海浬以上的決議。這一連串的紛爭裡,冰島首先獲得基線基礎與4海浬漁業水域的成功,爾後又在一連串蛇足般的紛爭中開拓輸出到蘇聯的機會。

第一次鱈魚戰爭
<--在北大西洋與英軍衝撞的冰島炮艇ODINN號
  首先回頭整理英國與冰島的漁權糾紛。1958年發生新的紛爭,起因於冰島意圖制定新的漁業規則。6月4日英國提出抗議,6月30日不顧抗議的冰島政府發表新漁業規則。根據該項規則,冰島宣示由基線開始計算的12海浬皆為該國的漁業水域,從內水與基線開始的4海浬水域其外國漁業作業全面禁止。如此,自然惹起包含英國的鄰近諸國之反彈。
  7月14日英國、法國、西德、比利時、西班牙、丹麥等國於是協議在軍艦的保護之下進行作業。8月14、15日英國海軍部與外交部先後認可派出巡防艦。8月22日冰島政府又再次宣示自身的立場,局勢也就沒有轉圜。這期間曾有北約組織專家在會議上提出妥協案試圖調解,但最後仍以失敗告終。
  而後除了英國之外的其他國家為避免遭致非難大多在事實上採取了默認冰島政策的方針,最後只剩下英國還在堅持。先前9月1日還在冰島12海浬內作業的七個國家只剩依靠軍艦保護的英國漁船。衝突在第一天就開始,英國海軍的巡防艦對於試圖進行逮捕驅離行動的冰島警備艇進行彷害,9月2日發生冰島警備艇成員被英方逮捕的情況,但雙方都還算克制並未發生艦艇之間的砲擊。事實上冰島方面並無軍艦的存在,冰島海岸防衛隊只擁有七艘小砲艇,最大最新的一艘也只能跑到十七節,這些船隻都只裝備一門砲,船上的乘員則是由沒有打仗經驗的警察或是一般的民眾組成,不過這些人卻都是很有經驗的水手。相形之下英方就顯得優勢許多,冰島海岸防衛隊估計英國海軍出動了37艘艦艇及大約七千人的兵力,而英國海軍部則聲稱他們有更多的兵力部署。英方的艦隊都是曾經參加過二次大戰的驅逐艦與巡防艦,並具有三十節以上的高速與優勢的火力。純粹就硬體設備來看,冰島無異是以卵擊石,然而事態的發展卻出人意料。
  英國海軍的方法是將漁船集中在一個三十海浬寬的方形區域內以便保護,在為期二年半的對峙中,冰島警方只扣留了一艘沒有英國海軍保護的格林斯比籍漁船。這是一項成功的軍事行動,但是在如此緊張的氣氛下,這些漁船卻也無法補多少魚。如前述雖然是出現了逮捕者,但冰島政府的態度也沒有改變,英國漁船於是就只有在冰島方面目力未能所及之處繼續作業,於是表面上的緊張衝突也就沉靜下來。
  有別於沉靜化的表面衝突,外交上的抗爭仍然持續。對於此事雙方均堅持自身立場而難有交集,直到1960年召開的第二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才被搬上檯面。然而這次會議卻以失敗告終,英國與冰島之間繼續休戰狀態。雙方都在等待解決紛爭的適當機會。作為談判的事前準備會議在10月1日開始,準備會談的初始階段英方似乎有意傳達冰島方面不反對12海浬的漁業水域,但同時保留確認冰島日後擴大漁業水域要求的權力。冰島在談判中致力於自由裁量權的獲得,而英國則以抑制為目標。英方的想法是暫且先確定漁業水域的範圍,守住現有的態勢再以此為基礎擴大抑制範圍。
  冰島則於28日提出作為保證方法的仲裁談判方式,英方為了拒絕就拋出將此託付送交國際法庭的要求。就在你來我往的談判中花掉所有時間做出送交國際法庭的協議。其次是把這次問題的協議內容登錄到聯合國事務局。這樣的內容可以看出,雙方並沒有認真地看待這個協議。因為根據大使館的分析指出,英國政府相信冰島內部對於跨大漁區這個議題相當分歧。然而就冰島而言,儘管反對黨抱持著不同的意見,但也只是實施時機的差異而非議題的本質。英國後來發現評估錯誤,因此開始和冰島在雷克雅維克、倫敦、巴黎等地展開進一步的談判。五個月後,也就是1962年2月終於公開談判結果。
  最終雙方的協議內容為(1)英國對於冰島所提出的12海浬漁業水域沒有異議。(2)冰島表示未來可能進一步地擴張並給予英國三年的調整期。(3)修改一部分的基線。(4)冰島在擴大水域前的六個月會給予英國通告。(4)交換公文登錄到聯合國事務局。談判結果發表後,二國國內都有相當非難當局的聲浪,而雙方政府為使反對黨贊成也都做了大動作處理。第一次鱈魚戰爭於是結束。

第二次鱈魚戰爭
<--衝撞英軍的冰島炮艇THOR

  第一次鱈魚戰爭十年後的1971年二國又開始同樣的紛爭,這次紛爭被稱之為第二次鱈魚戰爭。1971年6月冰島發生政黨輪替,新政府於7月14日發布新的政策聲明,該聲明表示冰島將於翌年的9月1日起將漁業水域擴大到50海浬。理由是冰島近海的漁場已經接近枯竭,而國際法並未確定漁業水域的範圍,因此對於海洋資源的利用其權利與義務就歸沿岸國家所有。
  吃驚的英國在7月17日通過駐冰島大使表達了對其政策聲明的遺憾,同時也通告放棄遵守過去的外交協議。該年8月18日雙方開始漁業交涉。基本上英國採取低姿態回應,以任何片面擴大漁業水域都提議送交國際委員會協議為基本態度。然而冰島沒有改變其態度仍然強硬地要求要在1972年9月前確定漁業水域,雙方態度有如二條平行線完全無法交集。
  因此英國變更方針在11月初提出締結漁業協定的提案。理由是如果是根據以漁業資源保護為目的之協定的話,則目的已經達成。具體內容直到1972年1月逐漸明朗化,英國認可冰島的優先權,且有意提案縮小自身的漁獲量。然而冰島依舊不改一貫的態度,國會一致全體支持政府的政策。
  1972年4月14日英國於是將此問題交付國際法庭,之後外交交涉仍繼續進行。英國方面雖然有讓步的意願但依舊陷入膠著無法得出一個結論,到了7月談判終於破裂。7月14日冰島公佈新漁業規則,同時為監視水域購買了直昇機。另一方面英國於7月19日向國際法庭申請假保全處置(維護權利的臨時處分),8月17日國際法庭發下對英國有利的假保全命令,然而冰島則以生死存亡問題的一方優先於國際法無視此項命令。問題遲遲無法解決就這樣托到了9月1日。冰島快速派遣警備艇對英國拖網漁船進行組織性的妨害,第二次鱈魚戰爭於是爆發。
  第二次戰爭歷時較短但是更驚險,冰島方面配備了更快速的船隻,而英國海軍則多了西德的支持為其提供補給與後方支援。1959年冰島工程師特地發展一種專為鱈魚戰爭使用的武器,並全面裝設在七艘海岸防衛隊的警備艇之上。這是一種切割漁網的器具───托網切除器。如果外國漁船在進入五十海浬的水域作業遭到驅離之後還不願離開者,冰島警備艇就會以垂直的方向拖著這樣武器由漁船後方穿過去,利用裝置上的尖齒絞上纜線然後把它切斷。除此剪網之外,還另外施以衝撞戰法,由於這些警備艇都配有破冰斧,所以衝撞漁船的能力都很強。此時因為雙方都是北約成員,所以英國不願在派出軍艦,而改以大型拖船代替。表面上這些拖船是在保護纜線,但實際常有意無意地碰撞冰島的警備艇。這一段期間內,除了3月18日、5月24、26日三次真正開火之外,以衝撞的方式也造成了相當的損害,過程中雙方都有部分人員負傷。
  5月3日雙方部長級談判在雷克雅維克展開,結果卻是在解決紛爭的期待中決裂。雙方的歧見在於魚獲量與協定存續期限,冰島要求限制在11萬7千噸,英國的底線則是14萬5千噸。協定存續期限,冰島只給與英國二年半的調整期,英國則主張二年半。雙方沒有共識不歡而散。
  見到談判破裂的英國漁民於是要求政府出動海軍以保護他們的作業安全,同時冰島也發出了從該海域撤收的最後通牒。於是英國海軍在5月19日派遣軍艦進入,而冰島同樣採取硬碰硬的方式回應。
  由於冰島禁止隸屬北約的英國飛機進入飛航管制區,同時揚言要關閉kefurabik基地,甚至要停止與英國的外交關係,並且認真檢討是否要退出北約組織。意識到這項衝突嚴重性的北約組織開始介入調停。作為北約領頭的美國立場是脫盟問題與漁權糾紛應當分開討論,而冰島則堅持二者必須看作一體。交涉從6月21日開始一直陷入膠著,到了8月29日出現了陣亡人員,一名冰島警察在衝撞與割斷纜線的過程裡觸電身亡。世界輿論傾向冰島,立場更形強硬,要求英國如果不在10月3日之前撤出50海浬水域,則冰島將與之斷交,同時指定挪威為其利益代表國。於是美國向英國施壓,要英國讓步。
  10月15日兩國在倫敦開始會談,締結了暫時協定。協定內容為1975年11月12日之前,英國的漁獲量配額為13萬噸,而英國則承認冰島五十海浬的界線規定。這項協定被冰島政府接受,11月13日獲得批准與生效,第二次鱈魚戰爭結束。

第三次鱈魚戰爭
<--擦撞英軍軍艦的冰島炮艇BALDUR號

  雖然將漁區擴大到了50海浬,但因為漁源的短缺與保育上的考量,到了1974年冰島又面臨漁獲量不足的問題。該年5月13日冰島政府透過法律修正,決定擴大禁漁區,這次是200海浬!之所以挑在這個時刻,除了上述的考量之外,還包括了必須面臨與英國之間締結的暫時協定即將過期的壓力,另外也有貿易收支與財政雙重赤字的理由,於是翌年的1975年7月15日冰島政府制定了200海浬漁業水域的規則。
  冰島政府在制定新規則時並不拒絕與其他國家的交涉,但並不認為有認可歷史性漁業權的義務,其表明了「直到目前為止都一直擁有的,今後也將繼續擁有」這樣的論點與立場。11月13日冰島與英國的暫時漁業協定到期,於是風雲再起的可能性大增,然雙方不拿出實力,而以外交交涉為先。英國提出妥協案,要點有以下三項:(1)英國船隻的漁獲量降低到一年11萬噸。(2)使用冰島指定尺寸的漁網。(3)英國支援冰島與歐盟之間的漁業交涉。冰島不接受這樣的提案,談判在11月17日破裂。雙方都決定以實力回應,第三次鱈魚戰爭爆發。
  這次是三次鱈魚戰爭最短規模也是最小的一次。談判破裂的第二天11月18日冰島開始行使武力,派出警備艇企圖妨害英國漁船作業。另一方面除了英國之外的其他歐洲國家都在新漁業規則上簽了字,最後只剩下英國獨自捲入事態之中,落入不利的境地。
  11月23日英國拖網漁船船隊再次要求政府派出海軍,英國政府在考慮一陣之後於25日出動海軍進入紛爭水域。冰島的回應是禁止英國飛機進入冰島航空識別區、英國空軍禁止使用kefurabik基地、英國漁船禁止在冰島港口靠岸。從這時開始一直到該年12月底,雙方共發生了數十起海上衝撞事件,一次冰島警備艇開火射擊英國拖船事件,冰島海岸防衛隊割了四十六張英國漁網和九張德國漁網,但是都沒有傷亡,雙方對於這種海戰技巧十分熟練有如一場海上碰碰車遊戲。
  1976年北約組織開始介入調停。冰島以關閉kefurabik基地與終止對英外交關係為要脅,在1月18日發出通告要求英國海軍於24日之前撤出紛爭水域。收到通告的英國暫時將海軍退出並重新交涉,但是因為漁獲量的協定一直談不攏使交涉破裂,2月5日英軍再度進入爭議水域,雙方衝突繼續。終於在2月18日發生冰島警備艇與英國巡防艦碰撞事件,第二天也就是19日冰島宣布挪威為利益代理國同時宣告與英國斷交。
  同年5月12日又發生冰島警備艇對英國拖網漁船開砲事件。事情演變到這種地步使得紛爭將有長期化的趨勢,於是雙方開始尋求妥協的可能。這是因為長期的紛爭雙方堆必須投入高額經費在海上警備但是又效果不彰疲於奔命之故。於是雙方根據5月20日在奧斯陸召開的北約外長會議,於23日雷克雅維克進行交涉。到了30日英軍退出紛爭水域使交涉障礙去除,所以6月1日就達成協議,6月2日二國恢復外交關係。
  6月1日的協定內容為(1)英國拖網漁船在冰島水域內作業一天只能有24隻。(2)作業的船隻必須在事前就劃定好的範圍內,如果違反就必須遭到剔除。(3)英國漁船不能夠在從冰島沿岸基線算起20海浬、特定水域基線算起30海浬的區域內作業。(4)冰島有權臨檢英國漁船。這是對英國不利的協定,雖然沒有限制漁獲量但卻限制了漁船數量,後來英國在此的漁獲量估計只剩下不到三萬噸。會有這麼不利的結局其中一項原因是當時歐洲各國都打算將自身的經濟海域宣布為200海浬,只有英國堅持是100海浬。在冰島與英國交涉期間,歐洲共同市場就做了一件讓英國相當難堪的事:他們公開否決了英國的要求,逕自宣布整個歐洲共同市場的海域為200海浬,這不啻是摑了英國一巴掌。到此封閉歐洲北海的三場鱈魚戰爭終於結束。

結論
  冰島人有著斯堪地那維亞人那種建構福利國家的社會性格,今日的冰島,國民平均所得高,識字率高,並以冰島文學為傲。但六十年前冰島在二戰結束後甫獨立時,他們需要資源換取經濟收入來建構他們理想的社會。先前作為丹麥殖民地的冰島,冰島的漁場作為商業化漁業的資源地,捕獲的鱈魚大量供應英國及歐洲工業化城市中對油炸魚肉與魚片的需求,1901年領海協議使得三海哩外就是公海,除了冰島漁民外,英國的漁業船隊也在冰島近海用著底拖網作大量的商業化捕撈,後來,德國人也來了。跟許多走向獨立國家自我覺醒之路一樣,住民警覺著他們由上天賦予的自然財富,被外來者、殖民宗主國,以一種耗竭式的採集方式所消耗。但矛盾的是,冰島人也發現他們自已對商業化漁業經濟的依賴,整個二戰北歐幾乎只有冰島人在捕魚,漁獲提供作戰中英國人的營養需求,如果說美國因作為盟軍兵工廠而發了一筆大財的話,冰島人則因作為盟軍魚獲外銷來源賺入了大把美金,到獨立之時冰島早己改頭換面,而他們極意想做的事,就是申張他們對近海的主權。
  三海哩領海這種主張,像是一種為便宜殖民宗主國名正言順在剝削殖民地外海資源的一種國際架構,等到二戰後各新興國家脫離殖民母國獨立之後開始注意到建立自己國家財富的天然資源問題,所以在1958到1976年這些鱈魚戰爭期間,英國以外其他第三世界國家,幾乎都贊成經濟海域擴大這種趨勢,冰島人發覺漁獲在各國商業化底拖網的捕撈下逐年減少,他們要擴大專屬經濟海域、趕走英國人、控制漁獲量以保護命脈。1976年冰島人將經濟海域擴大到200哩,英國人怎麼喊公海權益也沒有用,因為連歐洲共同體也在1976年跟進200哩的政策,摑了英國一掌。對冰島人,200哩是為了漁業,對其他國家,可能是為了陸棚資源,英國開放領海的立場,似乎還停在服膺帝國主義的自由放任經濟體系的幻想中,但似乎忘了民族保護主義才是現實,英國註定在鱈漁戰爭中居於下風。
<--台灣東北海域對峙中的台灣漁船與日本取締艦
  讓我們把話題帶到台灣與日本的漁權爭議。鱈魚戰爭與其不同之處甚多,例如:
(1)若鱈魚戰爭象徵以小搏大,台灣海軍規模比起冰島僅有那幾艘海岸防衛艦,加上台灣在作戰基地等地理形勢上較日本佳,真要比起來可一點也不小。
(2)冰島人強悍不妥協,然台灣政府十分順服,無論對日本還是美國。
(3)英國在冰島宣稱的領海域裡作業,英國頂多只能主張公海權力。台灣與日本卻是領海相互交疊的爭議。
(4)漁撈業對於冰島生死存亡的關鍵但在台灣卻是弱勢產業,冰島可以舉國一致但在台灣弱勢產業卻常是被犧牲的對象。
(5)和冷戰局勢不同的是,至少和國家生存相比漁權並非台灣的關鍵利益,更因此沒有挾中國(蘇聯?)討價還價的空間,反倒是與美方較親密的日本(英國?)在東海問題不需要前者的介入,同時可以一定取代台灣對PLA潛艦的封鎖效果,換句話說,當前ROCN缺少有效堵住缺口的把握。如此鱈魚案例中小國用以克制較強的名義上盟邦的法寶──關鍵的監測位置與倒戈結盟的恫嚇被大半抵銷了。
(6)冰島能成功的主因其實還是因為鱈魚對英國的影響微不足道,相比之下當年北海油田的爭議英國就沒多少讓步了。冰島沒想到英國真的打算硬碰硬派軍艦謢漁,唯有見好就收,大家都硬過了,對內也比較好交待。
(7)至於台灣的戰略地位對於強國而言具有多大的價值,是否能在「島鏈對抗大陸的戰略態勢裡,日本不太可能捨棄台灣這個棋子」這樣的態勢裡取得若干利益?答案恐怕是很難的,中國與周邊勢力的商業利益與政治利益縱橫交錯,時間越久就越盤根錯節,除了日本與美國,根本找不到其他國家去跟老共作對─如當初歐洲國家與蘇聯般那樣的對立,因此中國無法像當初蘇聯一樣受到周邊勢力抵制,寄望中國扮演這個角色的可能性應該是幾乎不存在。
  關於台日漁權糾紛,許多評論將鱈魚戰爭的事拿出來以此為例大作文章,然而卻又說不出個所以然的教訓與經驗來,只是流於人云亦云。最後只是突顯我們戰略論述上的矛盾罷了,一來弱勢產業本來就是政府犧牲的對象;二來如果戰略價值是小國討價還價的籌碼,平日不少強調台灣對美國戰略價值的人,會在淡化美國一個中國政策宣告並在細縫中找尋安慰,但實質上日本南韓才更像冰島的地位,有點疼大房不疼二房的意味,我們反而更忌台日聯盟關系的破滅。
  台灣的戰略地位是否強到會影響強權損失實質的戰略利益,似乎我們自己需要警覺是否真有如此,強權對抗的態勢若不及此,這一切言之過早。台灣實力的提昇應置於前頭,而不是像現在之前所有國策都似乎為依據兩岸衝突可能性而採取封閉的態度。敢在強權之間玩弄緊繃的情勢者,九十年前有一個塞爾維亞,然後讓德國與俄國打了起
來,最後整個歐洲打成一團。
  綜合以上,拙見以為台灣東北海岸漁權糾紛除了是漁權問題之外,和鱈魚戰爭並沒什麼可類比的地方。

參考資料
rockitten、Kirov、VirginFaust,2006,鱈魚戰爭,軍武狂人夢
馬克.克朗斯基,1999,鱈魚之旅,新雨出版,譯自「Cod : a biography of the fish」
佐伯富樹,1979,英国・アイスランド漁業紛争 タラ戦争,泉文堂
伊津野重満,1988,現代武力紛争の解決 第3章 タラ戦争,北樹出版;学文社
黒沼吉弘,2001,水産委員会および海外漁業管理制度等調査,中央水產研究所
曽野緒,2000,鱈戦争,Website Vereinigtes Reich
-------,2005,Cod War,Website Wikipedia
-------,2005,The Cod War,Website American University
-------,2005,The Cod War,Website HMS Yarmouth F101
-------,2005,The Cod Wars,Website Gunboats and peace keepers
-------,2005,Icelandic cod war 1976,Website Hmsyarmouth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