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8日 星期四

英/德/義/西:EF-2000戰鬥機


by Toga
一、 歷史淵源:
1970:
老英展開Air Staff Target 396(AST-396)計畫,目標為研發出一款足以取代獵鷹與美洲虎的先進垂直/短場起降戰機。

1972:
AST-396被修正分裂成兩個子計畫:AST-403空優戰機計畫與AST-409垂直短場起降戰機計畫(後來演變為獵鷹GR5與獵鷹GR7)。

1975~1979:
由於研發新戰機是如此耗資鉅大之事,共同合作遂成為共識,英德法三國遂於1975年正式展開歐洲戰鬥機(European Combat Aircraft)計畫,目標是在1987年開始成軍,然而英德法三國對這架戰機的需求各有高見,爭執四年多而始終未能有共識。

1979~1981:
英 國航太與德國MBB集團共同推動新歐洲戰鬥機(European Combat Fighter)計畫,次年,老法達梭集團加入計畫,再次年,計畫垮台失敗~當時英(P106/P110)德(TKF-90)法(ACX)三國都有自己的 戰機研究計畫,一人一把號的狀況下,失敗自是理所當然。
####

1981~1982:
歐洲佬再接再厲,藉著先前發展龍捲風戰機成功的經 驗,英德義三國展開機敏戰機(Agile Combat Aircraft)計畫,該計畫概念的模型並於1982年的法茵堡航展中亮相,外型神似今日的颱風戰機,但是垂直尾翼的部份則採用類似F/A-18, F/A-22的外傾式雙垂尾;同年,英國國防部決定斥資八千萬英磅,開發技術驗證機計畫:European Aircraft Program。

1983~1986:
1983 年,英法德義西三度推動新新未來歐洲戰鬥機計畫(Future European Fighter Aircraft),當時英國方面希望這是一款空重12噸級,能夠取代龍捲風F3在北海上空執行長程攔截作戰的大型空優攔截機,而法國則堅決要求50%的 工作量,以及戰機空重不可高於八噸半以便於在法國航艦上起降;幾經協商之後,英德義三國達成共識,規定歐洲戰機的空重為10噸級,而法國方面則對此無法接 受,遂於1986年退出聯合發展行列,開始獨自研發疾風戰機計畫,永遠的分道揚鑣。

1985~1991:
1985年10月 27日,EAP技術展示機出廠,其於1986年8月8日首飛,並在當時便突破一馬赫;至1991年5月1日計畫結束前,EAP總共進行259次飛試,累積 飛行時數195小時21分,並且達成突破時速兩馬赫與飛行攻角三十五度的成就,替日後的EFA/EF-2000的氣動與飛控設計打下良好根基。

1986~1992:
* 1986年,EUROFIGHTER GmbH成立,當時各國預定戰機採購數與工作分擔比例分別為:英國250架/33%,德國250架/33%,義大利165架/21%,西班牙100架 /13%.同年EUROJET GmbH也成立,發展提供EJ-200發動機作為歐洲戰機的動力源。

* 1987年,NETMA(NATO EUROFIGHTER and TORNADO MANAGEMENT AGENCY)以及ESR(D) (European Staff Requirement Development)成立,雷達低可視度/匿蹤性能於此時開始受到重視。

* 1988年,機體與引擎設計發展合約確定。

* 1990年,ECR-90雷達擊敗AN/APG-65勝出,成為歐洲戰機計畫的火控雷達。

* 1992年,DASS整合電戰系統研發計畫正式展開。

1992年:
隨著前蘇聯的瓦解與其軍事威脅的喪失殆盡,歐洲各重要軍武研發計畫無不深受衝擊,繼承老法第一搗蛋鬼之職的老德於1992年七月宣佈退出EFA計畫,連帶影響所及,使義大利與西班牙於十月份也宣佈暫時凍結對該計畫的投資發展.
德 國佬希望能找到一個能夠減少30%投資成本的替代方案,因此先後檢討了採購其它戰機(F-22, F-15改, RAFALE, JAS-39, F-18改, F-16改, 龍捲風改, MIG-29改),EFA降級衍生型(歐洲戰機集團一共提供七種單雙座型降級衍生型),以及現有EFA構型但改用降級配備(如使用AN/APG-65, 以便宜的替代品取代DASS等等......)等等,結果卻發現沒有一種方案的成本效益能與EFA計畫相提並論;幾經折騰,德國最後還是在1992年12 月灰頭土臉地重返歐洲戰機計畫,這一次風波使歐洲戰機的成軍時程向後推遲兩年,德國佬鬧了半天,最後只是搞出在德國版歐洲戰機上改用AN/APG-65以 及不用DASS的”成果”,且沒多久又再度投入使用ECR-90與DASS的行列....經過此番鬧劇,EFA計畫亦被重新命名為EF-2000計畫。

1994~1997:
在浴火重生的新新新歐洲戰機兩千計劃下,共有七架發展原型機自1994年3月27日(DA1)至1997 年3月14日(DA4)間被推出進行各種測試;然而在另外一方面,參與研發國卻為了減產與減產後各國工作分攤比例的問題而爭執不下,幾經協商,終於在 1997年12月確定了四國採購量與工作分配比例:英國232架/37.5%,德國180架/29%,義大利121架/19.5%,西班牙87架 /14%,且所有戰機將分成三個批次(148/236/236)量產並自2003至2014年間陸續成軍服役,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哪個參與國要是敢再 擅自自行宣佈減產或脫離計劃的話,將必須支付其他參與國足以讓減產與脫隊所帶來之經費節省耗費殆盡,甚至得不償失的高額賠償金。

1997~2002:
為了因應新世紀多用途全能戰機需求,EF-2000從原先的空重9,750公斤,內載燃油4,000公斤,外掛彈量6,500公斤的空優攔截機,一路提昇至空重11,150公斤,內載燃油4,500~4,996公斤,外掛彈量7,500公斤的多用途打擊戰機。

2000年:
希臘宣佈打算採購六十架颱風戰機外加三十架選擇權,令當時歐洲戰機集團欣喜若狂,然而沒多久後希臘宣佈為了籌措2004年雅典奧運經費,凍結此一採購案。

2001年:首架歐洲戰機量產機(IPA1)交機。

2002年:
六月二十三日,英國佬正式將其命名為颱風戰機,不過其他三國都不接受此一鳥名字,照樣繼續稱呼其為歐洲戰機。十一月二十二日,西班牙所屬的唯一一架DA6原型機因發動機故障失事墜毀,量產服役計劃時程因而再度遭到推遲遷延。

2003年:
歷 經一年多的風風雨雨,奧地利在野黨與號稱多達10%國民聯名簽署反對,奧地利政府終於在2003年八月二十二日力排眾議,宣佈確定採購十八架颱風戰機,成 為山田西南機第一個正式外銷客戶;至十月份為止,七架發展原型DA機也已經累積2,254飛行小時之試飛時數;然而在另外一方面,原本對颱風戰機計劃最為 忠心不二的英國佬在工黨政府的英明領導下,磨刀霍霍的打算找機會將第三批次砍除殆盡;德國佬據說也有將最終採購數砍至一百架以下的打算,不過礙於嚴苛的懲 罰條例,截至目前仍無公開確定的刪砍計劃與行動。

2004年:
1. 英國方面決定有關第三批次型戰機的生產問題,延至2008年以後再議。
2. 希臘方面宣佈繼續推遲EF-2000採購計畫。
3. 歹戲拖棚多時之後,英國佬終於就範,歐戰四國於12月15日正式簽約第二批次型Typhoon戰機生產計畫;不過壞消息是:第二批次型Typhoon戰機的正式成軍時間可能將被推遲至2010年左右。

2005年:
沙烏地阿拉伯方面宣佈準備採購至少24架歐洲戰機,英沙兩國預定在2006年三月間對此事作最後定案,根據外電消息,沙國方面可能會購入48至72架,且未來有可能將採購總數進一步提高成200架。

2006年:
2006年6月25日,希臘新五年(2006~2010)國防建軍計畫出爐,決定將新型戰機引進計畫繼續推遲至2011~2015年進行。

2006 年8月18日,沙烏地阿拉伯正式發佈採購歐洲颱風戰機意願宣言,但合約內容細節仍有待進一步協商;一般相信,沙國最終將引進72架颱風戰機,而整個合約價 值將高達約60億英磅/114億美金,或是約100億英磅/190億美金(連同25年服役期間操作補保費用開支);然而為了偵辦BAES集團的軍火買賣賄 賂弊案,英國SFO於2006年年底對沙國皇室展開調查,沙烏地阿拉伯因此大表震怒,揚言將取消與英國間協商中的大規模軍火買賣,改向法國引進疾風多用途 戰機,最後在英國布萊爾首相的要求下,SFO最高負責人宣佈取消調查,然而此舉卻在英國國內外引發軒然大波,各方紛紛質疑批判英國司法的公正獨立性與對反 貪腐之決心,至今仍餘波盪漾。

2007年:
在奧地利方面,首架為奧地利空軍訂作的颱風戰機於2006年12月8日在德國出廠,並 於2007年3月21日進行首飛;然而於2006年年底大選獲勝新左派執政聯盟自上任以來便不斷揚言要取消前任政府所簽訂,價值高達20餘億歐元的18架 颱風戰機引進案,並且在2007年四月間爆出奧地利前任空軍總司令之妻曾經收受EADS集團違法獻金的醜聞,使其取消合約的主張呼聲之氣勢不斷高漲,而歐 洲戰機集團則否認有涉及任何不法,並祭出嚴苛的違約罰款規定以強迫新政府履行合約。

幾經協調談判後,奧地利新政府終於在2007年6月26日與EADS達成新協議:
1. 引進機數由原先的18架小刪至15架。
2. 引進機型由原先包括Tranche I的Block 5批次與Tranche II的Block 8批次修改為僅引進Tranche I Block 5批次,其中部份係直接自德國引進其最新Block 5批次戰機(在德國空軍的飛行時數僅約50至100飛行小時),而德國空軍則於稍後接手奧國方面放棄的Tranche II的Block 8批次戰機做為替代。
3. 只引進擔任防空監視任務所需相關基本配備,並且在戰機後勤支援體系成本上繼續進行後續減價協商。
4. 透過上述修訂,奧地利方面可望省下約3億7,000萬歐元(約相當於5億美元)的費用開支,而德國空軍方面所接收的Tranche I批次戰機由原本的42架下修為33架,但預定自2008年開始接收的Tranche II批次戰機則將從70架提高為79架以茲補償。

2007年7月12日,首架奧地利空軍用颱風戰機AS001(亦是第125架Tranche I批次戰機)正式交機奧國,到了2007年結束前,計有5架颱風交予奧國空軍;而全部15架戰機將於2009年交機完畢。

2007 年9月17日,沙國國防部軍事發言人在受訪時宣佈:”沙國已於9月11日和英國當局正式訂簽72架颱風戰機採購合約,價值約44.3億英鎊。”而英國方面 則估計連同相關配備訓練,補保維修,以及未來25年的操作費用開支,這可望將是一筆最終高達300億英磅級以上的大生意。

根據目前預計,沙烏地阿拉伯將會分成三批次引進這72架颱風戰機,並用於取代現役的Tornado ADV空防攔截機,以及(至少部份的)F-5E戰機和F-15C戰機:

第一批次:
Tranche II Block8型機24架,預定2008至2010年間交機~此一批次的戰機將由位在英格蘭的Warton廠生產,計有22架單座機與2架雙座機,其中12 架將從供應給英國皇家空軍的訂貨中先行調撥~此舉將使得英國皇家空軍下一個颱風戰機中隊(第6中隊)的成立時間延宕至2010年以後,亦使得RAF龍捲風 F3攔截機的全面除役時間延後至2015年。

第二與第三批次:
這兩批次各24架的量產戰機預計將由40架單座機與8架雙座機所構 成,並可能透過技轉授權的方式交由沙國方面從2011年至2012年間起開始自行組裝量產。其中第二批次量產機預定將為Tranche II Block15構型,擁有完整全套的空對空與空對地打擊功能;至於第三批次量產機則很可能屬於Tranche III構型設計並可望配備主動陣列火控雷達。

除了引進新機外,沙國目前也在和MBDA洽談一份價值可能高五至八億英磅級的武器採購合約, 以配備於現有的龍捲風打擊戰機TSP升級改良版,以及將來成軍的颱風戰機上;其中包括的項目內容估計有:AIM-132先進短程空對空飛彈, Brimestone空射反裝甲飛彈,STORM SHADOW遠攻飛彈,Enhanced Paveway IV GPS + Laser導引炸彈,以及(可能)Meteor長程空對空飛彈。

2007年11月16日,Middle East Economic Digest (MEED) 報導由於來自伊朗的潛在威脅日益升高,沙烏地阿拉伯考慮繼72架颱風戰機案底定之後,再行追加增購24架新式戰機,目前參與競標者則有美國波音F-15E 改,法國達梭RAFALE,以及英國航太的EF-2000。而根據一位沙國相關人士說法,由於嫌F-15E的原始設計理念業已過時落伍,加上對法方先前推 銷軍火時手法拙劣的反感未消,因此沙國方面目前還是打算繼續選擇颱風戰機。

2007年12月5日,歐洲戰機集團(Eurofighter GmbH)正式宣佈已與英國航太集團簽訂72架售沙颱風戰機的生產合約,使得颱風戰機的預定產量達到707架;然而隨著沙國大手筆訂單的確認,歐洲戰機集 團方面可說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颱風戰機的未來發展與外銷前景獲得很大的助力支援,憂則在於英國與義大利方面打算大砍乃至全面取消第三批次颱風戰機 生產的呼聲也跟著水漲船高~英國財政部為了彌補在阿富汗與伊拉克軍事行動的鉅額耗費開支,計畫在未來十年間刪減高達150億英鎊的國防預算額度,而颱風戰 機計畫正是被優先檢討以及可能被犧牲的項目之一;而英國政府亦於2007年11月對外公開表示正在研究將第三批次颱風戰機採購案對半刪減(剩44架)乃至 全面刪除的可能性。

====================================================================================================

二、 機身尺寸:
1. 翼展寬:10.95 m
2. 展弦比:2.205
3. 機全長:15.96 m
4. 機身高:5.28 m
5. 翼面積:50.0 m2
6. 機空重:11,000 kg(單座型)/11,700 kg(雙座型)
7. 全備重:23,500 kg
8. 內載燃油:4,996 kg(單座型)/4,240 kg(雙座型)
9. 最大外掛酬載:7,500 kg
10. 外掛派龍數:13個(兩翼下4*2,機腹下*5)

====================================================================================================

三、基本性能諸元:

1. 高空最高時速:Mach 2.0+(有其他文獻資料聲稱其極速可達2.20至2.35馬赫以上)

2. 海平面最高時速:Mach 1.14


3. 超音速巡航:

a. Mach 1.2 ~ 1.3(義大利空軍的證言)

b. 歐洲戰機集團最近於其公司網站上表示,目前颱風戰機超巡速度可達1.5馬赫(但未明言是在何種狀態構型下)。

c. 根據一名英國網友私下訪問颱風戰機RAF飛官的回應表示,目前颱風戰機所達到的最快超音速巡航速度是1.5馬赫級,不過是在半油無外掛的狀況下(但是引擎 也是在承平時期操作狀態,而非War Set增推狀態);而在四中二短空戰外掛下,颱風戰機目前所達到的最快超音速巡航速度是1.4馬赫級;至於在四中二短標準空戰構型加上機腹1,000公升 裝超音速副油箱一具的情況下,颱風戰機所達到的最快超音速巡航速度則為1.2至1.3馬赫。


4. 緊急起飛跑道長度需求:小於275公尺/900英呎(一說最短可在約228公尺/750英呎的跑道範圍內起飛)

5. 常規作戰起飛距離:
http://morisson.thomas.free.fr/Eurofighter_Capability.pdf
a. 標準防空作戰(17公噸級),後燃:1,500英呎(457.2公尺)
b. 標準防空作戰(17公噸級),軍推:3,000英呎(914.4公尺)
c. 長程空優作戰(20公噸級),後燃:2,250英呎(685.8公尺)
d. 長程空優作戰(20公噸級),軍推:4,500英呎(1371.6公尺)
e. 全備起飛作戰(23公噸級),後燃:2,500英呎(762.0公尺)

6. 降落跑道長度需求:500至700公尺/1,640至2,300英呎

7. 離地/落地時速:159節(後燃) or 178節(軍推)/140節

8. 最大升限/正常值勤升限/最佳飛行性能作業高度:19,800公尺(65,000英呎)/16,764至18,288公尺(55,000至60,000英呎)/13,716公尺(45,000英呎)

9. 爬升能力(標準空戰構型下):
a. 海平面爬升率:大於315公尺/秒。
b. 自鬆煞車至離陸起飛所需時間:少於七秒(一說可在五秒內起飛)。
c. 自鬆煞車至突破音障所需時間:少於三十秒。
d. 自地面鬆煞車到爬升至10,973公尺/36,000英呎處, 時速1.6馬赫:少於兩分三十秒。
e. 綜合英德義挪等國試飛員的說法,則標準空戰構型颱風戰機能在一分鐘至一分四十秒內,自鬆煞車一路爬升至39,000至42,000英呎高度(另有一說表示 從鬆煞車到爬升至40,000英呎高度,空機無外掛的颱風戰機需時60至70秒,而掛載六至八枚AAM與兩具1,000公升級副油箱的標準QRA構型颱風 戰機則約需時90秒)~相傳新加坡飛行員在測試評估颱風戰機時,對颱風戰機的爬升率表現的心得感想只有一字可述"Incredible!!"


10. 加速能力:

a. 德國測試飛行員聲稱:EF-2000光用最大軍推所獲致的加速性能, 已經與MIG-29G開後燃器的加速性能相當。

b. 前BAE颱風戰機首席試飛員Craig Penrice的心得說法:

”颱風戰機與F-15鷹式機之間的境界差距,一如F-15鷹式機與英國閃電式攔截機之間的境界差距。”

” 在後燃全開狀況下,颱風戰機能在五秒鐘後離地,所需起飛跑道長多在1,300英呎/396公尺以內,並在飛至跑道盡頭時便已加速至時速450節,此時若以 後燃推力大角度爬升,颱風戰機將在低於一分鐘的時間內爬升至40,000英呎高度,並且能在該高度很快後燃加速到颱風戰機速度能量與轉彎機動性最佳折衷 點:1.6馬赫境界;或是以軍推突破音障並維持超巡。”

”而更教人印象深刻的是,上述性能表現並非是透過半油減重無外掛等作弊手段所得來的結果,而是在滿油四中二短標準空戰構型下,再加上重約1,300公斤額外測試裝置的DA颱風實驗戰機上所得到的成果表現(言下之意似指量產戰機的性能會更上一層樓)。”

c. (Flight International周刊2007/04/27)雙座型颱風戰機,機腹一具1000公升副油箱與(可能)翼端兩枚ASRAAM,(在飛行高度狀況不 詳下)從時速200節開後燃加速至時速0.9馬赫以上所需時間少於20秒(而且由於不得突破音障規定限制,飛行員在速度尚未到達0.9馬赫前便已關閉後燃 器~換言之這還是雙座颱風在尚未去盡狀況下的表現)。
















11. 飛行包絡線:

http://photo.pchome.com.tw/chentoan/114407966814

海平面高度:速度範圍0.15馬赫至1.15馬赫。
10,000英呎:速度範圍0.19馬赫至1.40馬赫。
20,000英呎:速度範圍0.22馬赫至1.65馬赫。
25,000英呎:速度範圍0.28馬赫至1.85馬赫。
30,000英呎:速度範圍0.30馬赫至2.00馬赫。
35,000英呎:速度範圍0.31馬赫至2.00馬赫。
40,000英呎:速度範圍0.35馬赫至2.00馬赫。
45,000英呎:速度範圍0.40馬赫至2.00馬赫。
50,000英呎:速度範圍0.45馬赫至2.00馬赫。
55,000英呎:速度範圍0.50馬赫至2.00馬赫。
60,000英呎:速度範圍0.75馬赫至1.85馬赫。
65,000英呎:速度範圍0.88馬赫至1.70馬赫。

註:
根據RAF網站有關歐洲颱風戰機的介紹:
http://www.raf.mod.uk/equipment/typhooneurofighter.cfm

"This highly capable and extremely agile aircraft is powered by twin turbofans to Mach 2 at 65,000ft."

如果這段話所言屬實的話,則颱風戰機的1G飛行速度高度包絡線範圍有可能比上述的德國資料所言還大,甚至或可直逼猛禽。


12. 耐G限:-3/+9G(正常操作限度),大於+12G(機體承受極限);最大加加速度超過10G/秒。

13. 最大瞬間/持續迴旋角速率:>每秒30度(一說每秒35度)/>每秒20度。


14. 機動性:

a. 1998年四月號的IDR月刊,BAES發言人:
”EF -2000戰機是有史以來,氣動設計先天負穩定性最高的戰鬥機~甚至高過X-29前掠翼實驗機.而如此之高的先天負穩定性,付予EF-2000戰機絕佳的 次音速與超音速機動性,但是也造成其數位飛控系統的水準與要求必須遠高於其它傳統戰機,方能有效控制這架極其靈活機動卻也極不穩定的戰機,也因而造成飛試 計畫有所延宕.......即使是以機動靈活聞名的F-16,其在次音速飛行領域之負穩定性也只有-5%平均氣動中心弦長,當其速度到達一馬赫左右時,機 體氣動構型便會轉為正穩定性而失去機體靈活度;X-29前掠翼實驗機的負穩定性則高達-35%平均氣動中心弦長,其機體氣動構型會在時速達到1.4馬赫之 後才會轉變成正穩定性,而EF-2000戰機的先天負穩定性更在X-29之上。”

b. 超音速機動:
* 在新加坡測試時,雙座型颱風戰機曾經成功驗證36,000英尺處1.6馬赫飛行時速下4G不掉速迴旋機動性能驗證。
* 根據英法網友所提供的資料(http://www.eurofighter-typhoon.co.uk/forum/viewtopic.php?f=1&t=1556&start=80)顯示,颱風戰機曾在43,000英尺處完成1.5馬赫飛行時速下5G不掉速迴旋機動性能驗證。
* 前BAES首席試飛員則聲稱颱風是史上第一架可以在超音速機動持續承受6G負荷的有人戰機(http://www.youtube.com/watch?v=YYY0UR1ozHc)。
* 至於一份新近義國軍聞報導(http://www.defensenews.com/story.php?F=2939511&C=europe)則顯示:在飛控系統潛力全面拓展開發完成之後,最新批次量產型颱風戰機(Tranche I, Block 5)將能夠在超音速飛行領域進行7G持續飛行機動。

c. 在低空飛試測試時曾完成過600公尺級轉彎半徑之小轉彎:比F-15C在同樣狀況下的轉彎半徑小上約30%。

d. 曾在航展表演100節低速飛行,然後360度迴轉,最後以時速200節改出;試飛員稱當時的轉彎半徑略低於七百公尺,且聲言可以在時速三百節七g的狀況下 維持同樣的轉彎半徑~據稱這樣的轉彎性能要比F-16,F-18或Rafale都強,且颱風戰機還有更大的剩餘推力。

e. 歐洲戰機1998年間法茵堡航展飛行表演評述: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POOldlZymw
* 在後燃全開下,歐洲戰機在起飛後隨即拉Loop進行近垂直竄升時,能在離地後17秒內達到位於3,000英呎高度的Loop頂~某其它戰機曾嘗試效法,結果發現其得多花7秒鐘才能達到同樣高度。
* 接著歐洲戰機從上述Loop頂垂直蛋機動下來,於1200英呎高度處達到垂直蛋Loop底端~換言之其垂直機動轉彎半徑約900英呎(約275公尺)。
* 然後歐洲戰機展示由高攻角(30度+)低速(約100節)通過飛行開後燃進行水平急轉彎機動(時速則由100節增加至200節)~有不少競爭對手想從此表 演中推算歐洲戰機的水平轉彎速率性能,然而根據旁白表示,歐洲戰機在進行此一表演時所受G力只有2至3G左右(而根據個人計算,此時歐洲戰機的轉彎角速率 約在每秒16至18度之間)。
* 最後影片旁白表示:和當時(1998年)的早期驗證版歐洲戰機相比,未來(其實就是現在)完全版量產型歐洲颱風戰機將分別在推力與轉彎性能上有著8%與20%的提升。


15. 作戰半徑 (with appropriate weapons loads)
對地打擊:650公里(四中二短再加七千磅攻擊武裝,lo-lo-lo)
對地打擊:據稱在外掛兩具1,000公升裝副油箱,四枚1000磅級LGB,與自衛空戰武裝下的不加油行動打擊半徑為800海浬(約1,480公里)左右。
空優作戰:750 nm (1389 km),10分鐘剩餘燃油
空優作戰:100 nm(185 km),3hrs CAP

16. 空對空作戰行動半徑/續航力:
http://morisson.thomas.free.fr/Eurofighter_Capability.pdf
a. 六中二短只靠內載燃料,最高作戰時速:20分鐘內抵達250海浬(463公里)外攔截目標後返航。
b. 六中二短只靠內載燃料,超巡作戰時速:25分鐘內抵達250海浬(463公里)外 + 30分鐘CAP。
c. 六中二短 + 三具副油箱,次音速巡航:30分鐘內抵達250海浬(463公里)外 + 120分鐘CAP。
d. 六中二短 + 三具副油箱,次音速巡航:60分鐘內抵達500海浬(926公里)外 + 60分鐘CAP
e. 飛送航程:3704 km,副油箱*2;2600 km,單靠機內燃料

17. 減阻性能:
英國佬曾經聲稱:"和傳統戰機相比,EF-2000的機體飛行阻力要低上20%左右"~而在能量機動/剩餘功率的公式裡,阻力少上20%的意義價值如同推力提高20%。


18. 後勤維修表現:

a. 過去RAF所用戰機的役期間後勤維修補保成本總和佔其全壽命週期總體成本的47%左右,而在颱風戰機上,其役期間後勤維修補保成本總和所佔比例預定將大幅減少至小於25%。

b. 每飛行小時僅需9維修人時,只有龍捲風戰機一半左右的維修人時需求,且只比簡單基本單發沒雷達的鷹式教練機高出1個維修人時。

c. 50%的故障毛病可在45分鐘內排除,95%的故障毛病可在180分鐘內排除,一個四人編制的後勤小組可在45分鐘內完成一具引擎的拆卸與換新工作。

====================================================================================================

四、機載引擎:EJ200-03A渦輪扇發動機*2

最大軍用/後燃推力:6,120 kg/9,185 kg(平時設定)
最大軍用/後燃推力:7,038 kg/9,690~10,100 kg(戰時上限)

旁通比.........................0.4
壓縮比........................26:1
推重比...................8.9~9.2:1

燃油消耗速率
最大軍用推力下...............21~23 g/kN.sec
後燃推力下...................47~49 g/kN.sec

引擎全長.........................4 m
引擎內徑.........................0.74 m
引擎重量..................990 - 1035 kg

# 目前EJ-200引擎的主要提升目標重點是擺在將引擎熱段壽命從現有1,600小時提昇至2,200小時 (引擎總體使用壽命則預定為六千小時), 並提高引擎On wing時間約25%左右。

# 有關EJ-200引擎的推力(資料來源:AFM出版歐洲戰機特刊與歐洲戰機集團網站)
1. 目前型號,承平時期:最大軍推13,490Ib, 後燃20,250Ib。
2. 目前型號,戰爭時期:最大軍推15,525Ib, 後燃21,370Ib(取消軟體日常保壽限制,以折損引擎壽命為代價,換取軍用推力提升15%,後燃推力提升5.5%~有些未經證明的資料聲稱歐洲戰機飛行員可以在座艙中直接取消此一限制)。
3. 第一階段小改提升:最大軍推提升20~25%(16,200~16,870Ib),後燃推力提升10~15%(22,275~23,290Ib),理論上可於2010年以後實用化。
4. 第二階段大改提升:最大軍推與後燃推力預計均提升30至35%(最大軍推/最大後燃:17,500~18,200Ib/26,500~27,500Ib),理論上可於2015年以後實用化。

# 自去年起,EJ-200開始換裝由德國MTU集團開發的新一代DECU數位引擎控制單元,除了重量較輕外,其亦賦予EJ-200於未來換裝TVC噴嘴的潛 力~德國MTU與西班牙ITP集團均有在進行供EJ-200引擎使用的TVC噴嘴研發計畫工程,種類包括2D(結構較簡單,有匿蹤效果)與3D(能提供較 佳的機動性與推力)TVC設計,然而截至目前,尚未有任何客戶表達換裝意願。
====================================================================================================

五、末代機械掃描雷達:CAPTOR

在 主動與被動式相位陣列電子掃描雷達於美、日、俄、法等國的新一代戰機上大行其道的今日,身為新世代戰機之一的歐洲颱風式卻一反潮流,“復古”的採用傳統機 械掃描雷達:CAPTOR;雖然以今日的科技而言,此舉顯得有些落伍,然而在考量機載主動陣列雷達的製造工藝仍過於高昂且高風險,而被動式相位陣列雷達又 缺乏長遠的潛力與發展性,對於財力有限,難以於短期內將高價高風險科技實用化的西歐諸國而言,使用已經發展成熟可靠的科技所成就的雷達系統仍不失為一風險 最低且符合成本效益的選擇;且在最新科技的影響洗禮下,CAPTOR雖然構型復古,但其性能表現仍不含糊,已非以往的傳統機械掃描雷達可以比擬,並已儘可 能的拉近和相位陣列電子掃描雷達之間的差距。


重要發展里程碑:

1991:擊敗改良自APG-65的MSD2000,獲選為EFA的機載雷達配備。

1993:首具測試機型:ECR-90A裝備於改裝BAC-111客機上進行測試,期間發現ECR-90雷達和EFA機鼻罩之間有干擾的問題,最後在重新設計天線後解除問題。

1997:首具戰機測試雷達:ECR-90C被裝置於EF2000 DA5原型機上進行測試,並於測試期間成功追蹤兩個空中目標,隨後DA4原型機也予以安裝,兩原型機遂成為ECR-90發展階段的測試機。

1999:其確定構型於二月間定型,並更名為CAPTOR

2001:三月間於德東進行模擬實戰測試,期間最多對多達二十架的Mig-29與F-4進行同步追蹤與接戰模擬。


雷達性能諸元:

1. 第三代多模式脈波都卜勒雷達,由配屬於海獵鷹FA.2垂直起降戰機上的藍雌狐雷達大幅改良而來,X-band,雷達重量193kg,模組化構型,硬體部份 由61個Shop Replaceable Items (or SRIs) 和6個 Line Replaceable Units (or LRUs)所構成,易於拆換維修升級;軟體部份則由真時軟體控制雷達系統(written in ADA to MIL-STD 2167A comprises some 500,000 lines of code)。

2. 具有33種操作模式,可視作戰情況需求,自動選定最適宜的雷達脈衝頻率。

3. TWS模式下同步追蹤掃描20個以上空中目標。

4. Data Adaptive Scanning (DAS):此模式可增進雷達對被選定之目標的追蹤掌握能力,並儘可能的減少機械天線非必要之轉動。

5. 尖峰輸出功率據稱是APG-65的兩倍,據稱在實際測試時,其能成功在距離185公里以外處追蹤MIG-29G級數的空中目標,對大型空中目標的追蹤距離 更高達320至370km左右,其所能掃描偵測的空域範圍則據信是APG-68V5(F-16C/D戰機用)的三倍以上,而一名曾駕駛操縱過 Tornado F3空防攔截機的現任義大利颱風戰機飛官更在2007年的一次受訪中表示:”在雷達探測距離表現方面,歐洲颱風戰機的雷達(CAPTOR)性能是 Tornado F3空防攔截機雷達(AI-24獵狐者)的兩倍有餘。”

An interesting declaration from an Italian pilot about the radar detection capability of CAPTOR radar:

http://www.airpower.at/news07/0512_4stormo/index.html

Dazu zählt auch eine Sensorperformance welche die italienischen Piloten offensichtlich überaus positiv beurteilen. Und Nuzzo - Gunnery Instructor auf dem Tornado ADV - vergleicht: "Alleine die Radarreichweite habe sich im Vergleich zum Tornado ADV mehr als verdoppelt".

Translating from German to English (http://babelfish.altavista.com/tr):

"The radar (detective) range (of Eurofighter) is more than two times of the radar (detective) range of Tornado F3 ADV."

--> CAPTOR radar's (detective) range is more than two times of the radar (detective) range of AI.24 Foxhunter.

As for the detective range of AI.24 Foxhunter:

http://www.secretprojects.co.uk/ebooks/Foxhunter.pdf

Original AI.24:
185km vs a bomber target, head on engagement.
130-140km vs a bomber target, tailchase engagement.
120-130km vs a fighter target, head on engagement.
75-90km vs a fighter target, tailchase engagement.

Upgrading AI.24 "Z standard" after 1988 (10~15%+ increase in detective range):
204~213km+ vs a bomber target, head on engagement.
143~161km+ vs a bomber target, tailchase engagement.
132~150km vs a fighter target, head on engagement.
83~104km vs a fighter target, tailchase engagement.

According to the data mentioned above, theoretically, the detective/tracking range of CAPTOR today should be:
408~426km+ vs a bomber target, head on engagement --> 245~300km+ in tracking range.
286~322km+ vs a bomber target, tailchase engagement --> 172~256km+ in tracking range.
264~300km+ vs a fighter target, head on engagement --> 158~210km+ in tracking range.
166~208km+ vs a fighter target, tailchase engagement --> 100~146km+ in tracking range.

As for the capability of detective/tracking range, the EF-2000 + CAPTOR today may be no less than the F-14D + APG-71....................


6. 長程多目標接戰能力:
根 據一篇來自2004年六月號的RAF官方月刊上專文,一名英國試飛員受訪時透露:”在配合上流星級的新一代BVRAAM之後,颱風戰機最遠可望能對200 公里外的空中目標發動首波BVR攻擊;兩架颱風戰機則最多能同步導控16枚BVRAAM朝16個分離獨立空中目標發動同步BVR攻擊。”

7. 近距格鬥:
可自動切換成high precision single target track,並可和飛行員頭盔顯示器相聯結,由頭盔顯示器直接控制雷達天線的方向以獲取發射短程AAM時所需的目標資料。

8. 對地作戰,其主要操作模式有:
a. Beam mapping
b. Spot mapping
c. Sea and surface search
d. Ground Moving Target Identification (GMTI)
e. Surface ranging
f.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mode
(合 成孔徑雷達模式,在Tranch-1的EF-2000上將可對距離80公里外地面目標提供1公尺級解析度的目標影像,據信到了Tranch-2時,則更將 精進至0.3m之解析度的地步;如同對空模式,以上各種對地操作模式CAPTOR均能視任務狀況需要自動選定執行,而飛行員亦可透過聲控系統,迅速切換不 同模式與鎖定目標)

9. 其他性能/模式:
a.Auto-attack function
b.Automated weapon selection

10. 使用low inertia non-counterbalanced天線與四具high torque, high precision samarium-cobalt天線驅動馬達,使CAPTOR有著極高的scanning speeds,使其能近似新一代的機載電子掃描雷達般,近乎同步的執行空對空與空對地模式。

11. 有著全球機載機械掃描雷達中獨一無二的第三獨立電戰頻道,專門用於搜尋敵方的電子反制源並採取適當應變措施,使CAPTOR有著極高的電子反反制能力。

拜 大量採用頂級元件之賜,CAPTOR雷達尖峰輸出功率據稱是APG-65的兩倍,資料處理速度則據信是RDY雷達(M2000-5戰機用)的兩倍,配合上 高靈敏low inertia non-counterbalanced天線,四具high torque, high precision samarium-cobalt天線驅動馬達,以及獨立專門的電戰頻道,使得CAPTOR雷達目前雖仍屬機械掃瞄雷達設計的古早味一族,卻仍能在長程對空 搜索追蹤,超高速模式切換,電子反反制方面有頗為不俗的表現,EADS甚至聲稱其整體性能表現要優於許多時下的電子掃瞄雷達產品,以空對空搜索追蹤性能為 例,CAPTOR號稱能在距離160至185公里處追蹤MIG-29大小級數的空中目標,對於像客機或AWACS之類大型空中目標的偵測距離更高達320 至370km左右,這樣的長程對空搜索追蹤性能不僅明顯優於法國同儕的RBE-2被動陣列雷達(根據法國同好TMor所提供的消息顯示,
RBE2 雷達的重量約為270公斤,比CAPTOR重出將近40%,而空對空探測追蹤距離卻可能只有前兩者的五六成不到~當義大利飛行員聲稱CAPTOR的雷達探 測距離超過後期型AI.24 Foxhunter的兩倍,而RBE-2的雷達探測距離則似乎還不及Foxhunter時。除此之外, Rafale機鼻可容納的天線直徑為55公分級,且法方在可見的將來內似乎都不打算將其放大,而EF-2000目的雷達天線直徑則為75公分級,並據說其 未來預定換裝的主動陣列天線孔徑還會更大,是以未來換裝AESA之後,法國佬的RBE-2AA預定使用的GaAs單元數為1,000出頭,而英國佬的 CAPTOR-E則打算使用1,500至1,900個~這也似乎預告了兩者在空對空探測距離上的差距不會有多少改變......),且不下於重量將近其三 倍半(650公斤)的俄製N0-11M Bars被動陣列雷達(其所聲稱的空對空探測追蹤距離性能(能在140至160公里處”Detecting”RCS = 3m2級空中目標)似乎仍不及ECR-90所聲稱公佈的性能~能 在160至185公里以外處”Tracking”RCS = 5m2級空中目標 --> 能在140至165公里以外處”Tracking”RCS = 3m2級空中目標 --> 理論上能在200至275公里以外處”Detecting”RCS = 3m2級空中目標。 ),還甚至足以與美軍目前中低檔的機載火控AESA雷達相比美(應該介於AN/APG-80與AN/APG-79之間);至於能同時追蹤20個以上空中目標並同步攻擊其中六至八個的能耐,亦不惶多讓於時下大多電子掃瞄雷達。

然 而無論科技再如何進步,機械掃描雷達仍舊有先天設計上難以克服的缺點,例如終究無法真正同時執行不同雷達模式任務,可動天線與其驅動馬達不利於匿蹤,可能 因敵機的側轉機動而脫鎖,壽命與可靠度遠不及AESA雷達(例如在MTBF時數方面,EADS號稱CAPTOR平均操作一年才會遇到一次需送修的故障,以 EF-2000 25年六千飛行小時的壽命需求設計,這似乎意味著CAPTOR的MTBF時數約為240小時左右~相形之下,目前AN/APG-80的MTBF時數約為 500小時左右,而老美未來還打算把AESA雷達的可靠度提高到在戰機服勤一生(20~30年)中都不必送廠大修的地步.........),因此其終究 難免由AESA雷達所取代;EADS聲稱打算自第三批次型Typhoon戰機起正式引進AESA雷達,不過隨著Typhoon戰機量產時程一延再延且前途 日形坎坷,第三批次型Typhoon戰機就算能在2007年順利建案,其預定正式成軍時間也不會早於2015年~換言之,有可能在老美空軍已正式引進並使 用AESA雷達將近15至20年之後,英德義西等國空軍方能初嚐AESA好滋味。

基於經濟考量,未來用於颱風戰機的AESA雷達將會採用類似老美AN/APG-79的發展路線:在現有的CAPTOR雷達上換裝新型主動陣列天線,而非換裝全新研發的主動陣列雷達,經此升級過後CAPTOR雷達將被重新命名為CAPTOR-E。

歐 洲戰機集團自2002年四月起展開CAPTOR-E雷達前身技術展示原型~CAESAR(Captor Active Electronically Scanned Array Radar)開發計畫,迄今已投資至少1,400多萬美金;其技術展示原型已經正式在BAC111測試機上展開飛行測試,開發者希望於今年(2007)將 其裝設在颱風戰機驗證機上進行後續飛試。

CAESAR雷達技術展示原型以第二批次颱風戰機上所用CAPTOR雷達為基礎,換裝全新主動陣 列天線後而成;其上使用BAES於2004年發展完成的SMTRM GaAs T/R單元(64.4 x 13.5 x 4.5 mm),數量則約為未來正式量產型CAPTOR-E AESA雷達天線上所預定擁有之GaAs T/R單元的75%上下(註1)。

在截至目前約50次總計20小時的飛行測試中,原型雷達只有一個T/R單元發生故障;在測試過程間,兩架目標機無論進行任何crossing或weaving機動,原型雷達都能持續偵測與追蹤之,甚至當兩機緊密編隊時,雷達都能將兩者區別分辨出來。

研 發團隊目前把CAPTOR-E正式量產型AESA雷達的開發時程目標放在可於2011年開始正式交貨,2012年正式成軍;其AESA天線的直徑將稍大於 現有的機械掃瞄天線(70至75公分級),但在重量差別上將不會對颱風戰機超靈敏但也超不穩定的機身重心造成任何顯著影響,不過在造價方面上, CAPTOR-E勢必明顯高於目前的CAPTOR-M機械掃除雷達。

為了節約成本與趕上服役時程,初期型CAPTOR-E雷達除了全新設 計的AESA天線外,其它所有硬軟體配備均將延用第二批次型颱風戰機上CAPTOR-M雷達之規格標準,因此其在模式與功能方面上仍將和CAPTOR-M 雷達完全相同,只是在各種功能模式下的性能表現要比其前身強出許多;至於一些讓主動陣列雷達與眾不同的獨特模式與功能,則有待後續升級發展。

至於全面開發完成的CAPTOR-E雷達將會有何面貌與能耐,一份來自BAES的文獻報告有著以下的預估:

http://www.iee.org/oncomms/pn/radar/Roulston.pdf

1. 雷達天線使用約1,500個(+/-10%)GaAs T/R模組。

2. 能在損失100 T/R單元的狀況下依舊維持相當程度與完整的雷達功能。

3. 同時執行大範圍空域搜索與多目標追蹤,以及同步導引多枚BVRAAM的能力。

4. 遠較機械掃描雷達長遠寬廣的偵測距離以及目標追蹤鎖定角度,根據示意圖顯示,AESA化後的CAPTOR雷達偵側距離約是現今CAPTOR雷達的1.75 倍,加上AESA雷達的目標追蹤鎖定角度幾乎與其目標搜索角度相當,所以其能以BVRAAM進行多目標攻擊的空域範圍,當是機械掃瞄雷達的十多倍;然而其 會以最大水平掃瞄角度範圍縮小為代價。

5. 若結合主動陣列天線與機械掃瞄馬達,則不但能掃除上述缺憾,還能創造出”真.打即逃”的BVR空戰奧義神技(當然啦,此法尚不及使用環視陣列者”360度回馬槍”無上奧義之厲害,但是要實現的難度也應該低得多)。

6. 波束塑型控制:能針對傳統目標/匿蹤目標/旋翼機目標的雷達回訊特色分別與以最佳化的處理。

7. 凝視雷達影像陣列功能(敵我識別/目標辨認,類似IIR IRST的能力,但可能較不受天候影響)。

8. Adaptive Jammer Cancellation。

9. STAP + 2D-Space time filtering科技:能將雜訊與干擾自動排除,同時維持移動目標(即使是低速目標)訊號既有強度,似乎兼具反匿蹤/反電子干擾/精確掌控追蹤低空低速進襲目標(旋翼機,巡航飛彈等)的多重效能。

10. Bi-static operation(有無人機聯合對地打擊作戰)。

11. 兼具多功能雷達,電子硬軟殺,被動電子情報搜集,敵我識別,導航通訊乃至寬頻超高速資料鏈等多重用途功能(換言之,原先靠著戰機上各色天線分工方能完成的各種工作任務,現在全由雷達主動陣列天線一夫當關)。

除 了CAESAR/CAPTOR-E計畫之外,英國方面目前還有兩項機載AESA雷達計畫在推展中,其中之一是英國國防部出資與責成QinetiQ組織領導 的先進雷達標定系統(Advanced Radar Targeting System, ARTS)研發計畫,其目標是將目前龍捲風GR4A戰鬥轟炸機上地貌追衍/地型繪圖雷達的機械掃瞄天線換裝為主動陣列天線,以研究拓展主動陣列雷達在合成 孔徑雷達功能與真時目標影像獲取等空對地模式領域上的能耐與用途;根據英方估計,龍捲風GR4A戰鬥轟炸機在換裝升級之後,將能大幅提高對空與對地的意識 狀況掌握能力,明顯增加偵測距離與目標影像解析度,以及顯著減少雷達的後勤維修需求與費用。

至於另外一項AESA雷達計畫則是由BAES 的子公司,Selex集團所獨資與領導開發,以外銷為導向的Vixen 500E,這套擁有500個T/R單元的雷達是當世之間,最為輕巧緊緻的戰機用X波段主動陣列雷達系統,擁有高達1,000小時的平均故障間隔時數;其在 空對空作戰時能夠同時追蹤超過十個的空中目標,在空對地作戰時則能提供合成孔徑地型繪圖,地面移動目標識別,逆合成孔徑雷達影像等高檔功能,此外在廣區域 範圍內同時偵測追蹤多個空中與地面目標,或是同步執行對空與對地模式的能耐也不在話下。目前該雷達系統優先爭取中的主要客戶為南韓空軍的AT-50金鷹輕 型戰鬥攻擊機計畫,而Selex集團亦準備開發擁有750個與1,000個T/R單元的雷達衍生型,以進一步擴充此一雷達系統的外銷潛力範圍。

註1:

http://www.airpower.at/news06/0922_captor-e/index.html

Durch die kompakte Bauweise sind die Leistungverluste bei der Signalverarbeitung extrem gering. Allerdings ist eine Luftk hlung f r diese Teile nicht mehr auseichend. Die einzelnen T/R-Module werden daher fl ssigkeitsgek hlt.

Gearbeitet werden muss auch noch an den Produktionskosten der Module. Denn bei ber EUR 1.000,- pro Bauteil w rde alleine die Radarantenne des Eurofighters, welche 1.424 Module enth lt, weit ber EUR 1,5 Mio. kosten.

Fortschritte im Bezug auf Preis und Leistung verspricht man sich vom Einsatz des Halbleiters Gallium-Nitrid anstatt des derzeit verwendeten Gallium-Arsenid.

上述德文消息聲稱預定在颱風戰機上使用的AESA雷達天線上將有1,424個以上的T/R modules,只是該文並未明言該AESA天線是指用在目前CAESAR原型雷達上的,亦或是指預定用於未來CAPTOR-E量產型雷達上者。

而根據歐洲方面說法:

http://www.secretprojects.co.uk/forum/index.php?topic=19.0

" For cost reasons, the CAESAR array was not fully populated with T/R modules, but approximately 75 per cent." The flight tests on the BAC One-Eleven involved the radar operating at "limited range but still representative of the full-up system".

因此未來量產型CAPTOR-E雷達上或許將有:1,424 / 0.75 = 近1,900 T/R modules

不 過再仔細想想也有另一種可能:CAESAR主動雷達天線上共有1,424個可安插T/R模組的空位,但目前為省成本只用了約75%左右的空間裝T/R模組 (1,068個上下)~這似乎能更好地解釋為何這原型雷達在最初的空對空測試時,對席納斯小飛機級的目標探測追蹤距離(以AESA雷達的應有境界而言)似 乎不甚突出(65海浬級)。

至於未來量產型CAPTOR-E雷達則將會使用一個較大的新AESA天線以及100%的可安插T/R模組空 位,因此其T/R數將在1,424個之上,可能達到某些小道消息所聲稱暗示的1,500 ~ 1,650單元~以CAPTOR-E雷達的預定天線直徑大小(75至80 cm級)而言,這樣的T/R數預估似乎比較合理些。

註2:
http://www.airpower.at/news06/0922_captor-e/index.html
德文版CAESAR/CAPTOR-E雷達計劃發展簡介:

1. CAESAR原型雷達照片曝光,其陣列天線並無傾斜擺放設計。

2. 目前歐洲自製的砷化鎵T/R模組成本約1,000多歐元(1,250~1,300多美金)一個,而颱風戰機用的AESA雷達需要1,424個以上的T/R 模組,因此光是其陣列天線的造價便將高達約150萬歐元(185~200萬美金)一具~這等價碼實在讓歌舞昇平已久,長年無強大敵國外患的歐洲佬很難對引 進颱風戰機用AESA雷達之計畫積極得起來..........

3. 未來颱風戰機用AESA雷達作戰模式預想:
a. 空對空搜索:資料每六秒更新一次。
b. 空對空追蹤:資料每秒更新一次。
c. 水平與垂直搜索/追蹤角皆+/-60度。
d. 能在上述搜索/追蹤角範圍內同時執行多個不同空對空與空對地任務模式,再加上飛彈資料鏈與Jammer阻絕等雜務。


註3,其它有關CAESAR/CAPTO-E雷達的相關報導:

http://www.c4isrjournal.com/story.php?F=2274833
Elsewhere in Europe, Thales is working to replace the Rafale’s passive e-scan radar with an active update, while an EADS-Selex-led team is working to ready an active replacement for the Eurofighter’s mechanically scanned Captor radar. This new system will have 1,400 modules and a range of around 65 nautical miles, even if cash-strapped Eurofighter partner nations appear unready to place an order.

The modules that EADS is readying for Eurofighter are the same size — 64.5 by 13.5 by 4.5 millimeters — as those it is supplying for the fire control radar for the U.S.-German-Italian Medium Extended Air Defense System, which will use around 10,000 modules in total.
An EADS official said the European group is also looking into such arrays, adding that the work is prompting a look at other materials than gallium arsenide, currently the standard semiconductor material for AESA radar.

“Gallium nitride, which needs less cooling, could be used for one centimeter cubed modules integrated into the body of the platform,” he said.

Gallium nitride is jousting with other potential candidates such as silicon carbide and silicon germanium to become the next big thing in AESA. The substance was first developed in the late 1980s for use in LED displays, given its ability to emit blue light, and today it features in Sony’s Playstation.

But radar builders have hitherto stuck with the easier to grow gallium arsenide for semiconductor use in modules, despite nitride’s potential to offer five times more power density, said an official at the U.K.’s Qinetiq, which is researching the material.

“That does not mean five times more range, but it does mean we can shrink the size and the weight of the module by that magnitude, which allows you to put the radar on a smaller platform,” he said.

Colin Humphrey, director of the Cambridge University Centre for Gallium Nitride, had few doubts.

“Compared to gallium arsenide, gallium nitride generates more power, can operate at higher frequencies, survive temperatures 100 centigrade higher and is less susceptible to cosmic rays and other radiation,” he said.

砷化氮(GaN)單元的潛在優勢:

1. 輸出Power密度可達GaAs單元的五倍.
A. 潛在用途一:超強力微波破壞砲.
B. 潛在用途二:真.匿蹤戰機剋星.
C. 潛在用途三:讓AESA雷達在維持既有輸出功率與性能的同時大幅縮小體積與重量,使其能普及於中小型飛行器乃至飛彈尋標器之上.

2. 能使用較高的微波頻率.

3. 變成砷化氮湯的溶點要比砷化 高出約100度~換言之其能將小宇宙燃燒到更高的極限.

4. 較砷化 單元更能承受輻射線的傷害破壞~太空預警雷達的不二選擇??


http://www.flightglobal.com/ar.....ength-as-partner-com

AESA integration for Eurofighter gathers pace

A long-running programme to develop an active electronically-scanned array (AESA) radar for the Eurofighter Typhoon will make a significant advance before year-end, with the Caesar demonstrator payload to be flown on EADS’s DA5 develoment aircraft.

To take place from the company’s Manching site near Munich, the milestone will come just months before so-called Series 1 flight tests of the German/UK-developed Caesar sensor will resume in the UK using a Qinetiq-operated BAC One-Eleven trials aircraft.

The platform completed an initial campaign of seven test flights earlier this year, during which the radar – which comprises over 1,400 European-built transmit/receive modules – demonstrated a detection range of 65nm (120km), says EADS.

====================================================================================================

六、其它電子系統:

1. PIRATE IRST:
其IIR尋標頭的靈敏度號稱能夠偵測遠距離敵機機體表面與大氣摩擦所產生的紅外線訊跡, 有效偵測距離號稱可達150公里以上, 影像識別距離則可達35至40公里;其訊號處理速度高達兩千四百萬pixels / sec, 並擁有四種操作模式:
# 多目標追蹤 (MTT): 最多可同時追蹤兩百個空中目標
# 單一目標追蹤 (STT)
# 單一目標追蹤兼辨識 (STTI)
# SECTOR ACQUISTION: 接收來自本機其他感測器 (如雷達與電戰)的特定目標敵情資訊, 對該目標進行IIR搜索辨識, 並將綜合結果 (雷達, 電戰, IRST)整合歸納後呈現在戰術顯示幕上。
# SLAVED ACQUISTION: 接收來自友軍 (如AWACS)的特定目標敵情資訊, 對該目標進行IIR搜索辨識, 並將綜合結果整合歸納後呈現在戰術顯示幕上並透過資料鏈傳達友軍。

目前PIRATE IRST可以提供足夠資訊, 引導最適合當時情況所需的飛彈進行單一目標攻擊, 未來PIRATE還將進一步強化功能:
# HYPERSPECTAL目標追蹤與識別
# 地面目標TWS
# 多目標影像追蹤加週遭地形資料整合, 以強化NAVIGATION與SA
# 正面飛彈來襲預警 --> 廣範圍飛彈來襲預警

2. DASS整合式電戰系統:

感測器方面由RWR, MAW與雷射警告系統共同組成:

RWR: 位於兩翼翼端夾艙, 據稱其不但可以全方位定位敵方雷達波來向, 甚至還能透過分析比對訊號特徵來辨別該雷達之型號與來將何人。

MAW: 目前的MAW為環場主動式都卜勒雷達預警裝置, 可以追蹤來襲雷達導引或IR導引飛彈並迅速擊發干擾絲與火焰彈系統, 未來可能進一步加裝紫外線感測器以強化對遠方飛彈高熱噴射訊號的預警能耐。

另外在德國方面目前則正在開發一種可能的替代系統: PIMAWs凝視陣列紅外線影像型被動式飛彈近迫預警系統, 其最多可同時全方位追蹤並識別六十四個來襲飛彈目標。

BAES 聲稱:”DASS整合式電戰旗下的雷達預警系統,與其說是一種預警接收器,不如說是一種ECM裝置.”該預警器能在敵方AAM/SAM的有效射程範圍外, 甚至是在敵方雷達對本機的有效探測距離外偵測截收與分析其電磁訊號,而DASS系統也號稱是世上第一種在系統訊號接收天線以及反制天線上,均採用固態電子 掃瞄天線的戰機用整合電戰系統。

DASS系統旗下的TRD拖曳式電子誘餌,是其因應雷達導引武器威脅的主力.研發單位聲稱:DASS電戰 系統在完成對敵方雷達電磁訊號分析後,能使TRD拖曳式電子誘餌產生相對應,能完全模擬本機反射回去的電磁訊號~換言之,在敵方雷達上將會同時出現三個幾 乎完全相同,無從分辨的訊號.且當戰機因方向與角度的變化,導致反射訊號有所變化時,TRD拖曳式電子誘餌所發出的模擬訊號也會跟著修正變動,不漏破綻。

BAES 表示,根據實際測試顯示,自動追蹤系統設計很容易就會被TRD拖曳式電子誘餌騙得團團轉,TWS雷達則幾乎無從辨認本機訊號與誘餌訊號的真偽,半主動雷達 導引AAM/SAM則永遠被誘向誘餌方向......綜合說來,TRD拖曳式電子誘餌能將雷達導引武器對本機的威脅減少達80%左右,其效能約是 Onboard Jammer的兩倍~不過美中不足的一點在於:目前DASS系統一旦釋出拖曳式電子誘餌,便無法再將其捲回;飛行員得將其截斷,或是一路拖回基地方能回收 再用。

目前誘餌的最大輸出功率為150W,BAES集團也已開始展開第二代(最大輸出功率為大於500W)以及第三代(最大輸出功率為1.2kW,相位陣列指向)誘餌開發計畫,以期能在敵方雷達/主動尋標器功率提升或逼近至更近距離時,仍能有效模擬本機的電磁訊號回波。

在軟殺反制方面, EF-2000的電子反制號稱可以對抗現今所有形式的雷達系統, 包括連續波, 脈衝-脈衝都卜勒等等。

====================================================================================================

七、EF-2000 v.s 其它戰機(性能諸元比較):

1. EF-2000 v.s MIRAGE-2000, F-16, and F-18

http://www.mirage-jet.com/COMPAR_1/compar_1.htm

(海平面高度,兩枚短程AAM掛載)
最短起飛/降落跑道距離:
M2000:503公尺/610公尺
F-16C:457公尺/914公尺
F-18C:518公尺/762公尺
EF-2K:300公尺/500公尺(四中二短狀況下)

飛行包絡線(兩枚短程AAM掛載,50%內載燃料,最大後燃推力)
M2000:在57,500英呎(17,526公尺)高度可達1.80馬赫極速
F-16C:在49,500英呎(15,088公尺)高度可達1.80馬赫極速
F-18C:在54,500英呎(16,612公尺)高度可達1.40馬赫極速
EF-2K:在60,000英呎(18,300公尺)高度可達1.85馬赫極速(四中二短狀況下)

高度36,000英呎 (10,973公尺)處戰機極速:
M2000:2,2馬赫
F-16C:1,9馬赫
F-18C:1,7+馬赫
EF-2K:2.0+馬赫(四中二短狀況下)

加速性能
(36,000英呎高度,初速0.9馬赫,兩枚短程AAM掛載,50%內載燃料,最大後燃推力)
兩分鐘後:
M2000:1.85馬赫,F-16C:1.75馬赫,F-18C:1.62馬赫,EF-2K:2.00馬赫+
三分鐘後:
M2000:2.17馬赫,F-16C:1.86馬赫,F-18C:1.7+馬赫,EF-2K:2.00馬赫+

長程空優作戰半徑:
三萬呎高度,0.8馬赫巡航時速,二短四中 + 最大外掛副油箱,開戰前拋棄油箱,以最大推力進行約五分鐘的高速空戰,空戰結束後剩下兩枚短程AAM隨身帶回。
M2000(2 Magic +4 MICA +3 tanks):780 nm
F-16C(2 AIM9 +4 AMRAAM +3 tanks):710 nm
F-18C(2 AIM9 +4 AMRAAM +3 tanks):725 nm
EF-2K(2 ASRAAM +4 AMRAAM +2 tanks):750 nm,10分鐘剩餘燃油
(PS: EF-2000所用的副油箱的每具燃油容量,只有前三者所用的2/3~1/2)

長程空戰巡邏持續時間:
兩萬五千呎高度,0.8馬赫巡航時速,二短四中 + 最大外掛副油箱,距離基地150公里處,返航時帶回所有外掛。
M2000:150 minutes
F-16C:145 minutes
F-18C:140 minutes
EF-2K:180 minutes(距離基地185公里處)

對地打擊作戰半徑:
Hi-Lo-Lo-Hi,4000lb (1,814 kg)炸彈掛載 + 最大副油箱籌載,距離目標約92.5公里處起以時速550節,高度152m的超低空飛行方式侵攻與脫離,返航時帶回自衛短程AAM,副油箱則在用盡後拋棄。)
M2000(八枚Mk 82 + 兩具副油箱):640 nm
F-16C(八枚Mk 82 + 一具副油箱):410 nm
F-18C(八枚Mk 82 + 一具副油箱):460 nm
EF-2K(兩具1,000公升副油箱,四枚1000磅級LGB,與四中二短自衛空戰武裝):800 nm


2. F-15C v.s EF-2K v.s F-22A (2007 Revise)

EMPTY-WEIGHT:
F-15C:12,973 kg ~ 13,427 kg(With AN/APG-63V2 AESA radar)
EF-2K:10,995 kg ~ 11,150 kg
F-22A:18,144 kg ~ 19,600 kg

INTERNAL-FUEL:
F-15C:6,103 kg
EF-2K:4,600 kg ~ 4,996 kg
F-22A:9,072 kg ~ 9,800 kg

STANDARD TAKING-OFF WEIGHT FOR A-A MISSION:
F-15C:20,500 ~ 20,930 kg
EF-2K:17,000 ~ 17,500 kg
F-22A:28,600 ~ 30,750 kg

WING-AREA:
F-15C:56.48 m2
EF-2K:50.00 m2
F-22A:78.03 m2

T/W of Taking-off with standard AA configuration,AB:
F-15C:1.030~1.052
EF-2K:1.050~1.081(Peace time)
EF-2K:1.108~1.140 (War time)
EF-2K:1.155~1.189 (EJ-200 with small revision)
EF-2K:1.208~1.243(EJ-230 upgrading)
F-22A:1.033~1.110 (F-119, Official declaration, 35,000 Ibs*2)
F-22A:1.121~1.269 (F-119, Actual performance, 38,000 ~ 40,000 Ibs*2)

T/W of Taking-off with standard AA configuration,MAX. MIL:
F-15C:0.634~0.648
EF-2K:0.700~0.721(Peace time)
EF-2K:0.805~0.829 (War time)
EF-2K:0.805~0.829 (EJ-200 with small revision)
EF-2K:0.840~0.865(EJ-230 upgrading)
F-22A:0.752~0.809 (F-119, Official declaration, 25,500 Ibs*2)
F-22A:0.770~0.828 (F-119, Actual performance, 26,100 Ibs*2)

WING-LOADING of Taking-off with standard AA configuration:
F-15C:362.96~370.57 kg/m2
EF-2K:340.00~350.00 kg/m2
F-22A:366.53~394.08 kg/m2

SERVICE CEILING:
F-15C:60,000 fts
EF-2K:65,000 fts
F-22A:65,000~70,000 fts

TAKING-OFF:
F-15C:900 fts
EF-2K:less than 900 fts
F-22A:800 fts

LANDING:
F-15C:3,500 fts
EF-2K:1,640 fts

FERRY-RANGE:
F-15C:5,745 km(6,103 kg internal fuel + 4,423 kg CFTs fuel + 5,395 kg tanks' fuel)
EF-2K:2,600 km(4,600~4,996 kg internal fuel )
EF-2K:3,706 km(4,600~4,996 kg internal fuel + 1,000~1,500 L tanks*2)
F-22A:2,728 ~ 3,500 km(9,072~9,800 kg internal fuel )

FLIGHT-ENVELOPE, 1G:
Fighters: F-22A RAPTOR/EF-2000 TYPHOON/F-15C EAGLE
Sea-level: 0.15~1.21 Mach/0.15~1.15 Mach/0.15~1.00 Mach
10,000ft: 0.15~1.40 Mach/0.19~1.40 Mach/0.15~1.10 Mach
20,000ft: 0.18~1.75 Mach/0.22~1.65 Mach/0.20~1.30 Mach
25,000ft: 0.20~2.00 Mach/0.28~1.85 Mach/0.25~1.45 Mach
30,000ft: 0.25~2.00 Mach/0.30~2.00 Mach/0.30~1.60 Mach
40,000ft: 0.30~2.00 Mach/0.35~2.00 Mach/0.40~1.76 Mach
45,000ft: 0.40~2.00 Mach/0.40~2.00 Mach/0.55~1.70 Mach
50,000ft: 0.50~2.00 Mach/0.45~2.00 Mach/0.65~1.60 Mach
55,000ft: 0.60~2.00 Mach/0.50~2.00 Mach/
60,000ft: 0.70~2.00 Mach/0.75~1.85 Mach
65,000ft: 1.00~2.00 Mach/0.88~1.70 Mach
67,500ft: 1.20~2.00 Mach/

FRONTAL MINIMAL RCS:
F-22A:0.00015 ~ 0.00060m2.............1~4 --> 1.00~1.40
F-35A:0.0012 ~ 0.0015m2...............8~10 --> 1.68~1.78
EF-2k:0.05 ~ 0.5 m2...............333~3332 --> 4.27~7.60
F-15C:10 ~ 25m2.............66666~166666 --> 16.07~20.21

Radar Tracking Range:
F-22A, APG-77:200~230 km for RCS 1m2 target.............Score: 222~256
EF-2K, CAPTOR-E:161~186 km+ for RCS 1m2 target........Score: 179~207+ (Post-2014)
F-35A, APG-81:160~185 km for RCS 1m2 target.............Score: 177~206
F-15C, V2/V3:144~185 km for RCS 1m2 target..............Score: 160~206
EF-2K, CAPTOR-M:107~124 km+ for RCS 1m2 target........Score: 119~138+ (Today)
F-15C, APG-63:90 km for RCS 1 m2 target...................Score: 100


3. 根據一份近來SILVE模擬評估法(相傳波音,BAES,達梭,乃至印度的LCA計畫均採用此法進行戰機作戰性能評估)報告指出:

http://www.eurofighter-typhoon.co.uk/forum/viewtopic.php?f=1&t=1556&start=90

http://forum.keypublishing.com/showthread.php?t=68250&page=13

A. BVR空戰模擬,藍軍方由一架AWACS統帥四架模擬驗證戰機(分成兩個CAP小隊,初始飛行速度與高度分為0.72馬赫與30,000英尺),去對抗由 七架側衛(其中四架在36,000英尺高度處以1.2馬赫時速飛行,另外三架則在低空伴隨米格支點,每架側衛戰機均攜行四枚R-77與兩枚R-73,並使 用某15kW級火控雷達~由此可知其所模擬的大概是屬於Su-30MKI至Su-35等級之先進側衛)護航八架米格支點轟炸機隊(初始飛行速度與高度分為 0.735馬赫與500英尺)。

B. 每架模擬驗證戰機均配備四中二短構型~歐洲戰機為AMRAAM*4 + ASRAAM*2,疾風戰機則為MICA EM*4 + MICA IR*2。

C. 最終整體模擬空戰交換比:颱風戰機約為7:1,F-15E為2.6:1,Rafale則為2.2:1。

D. 在和上述來襲俄製機群進行交鋒時,颱風戰機四機雙CAP編隊平均在每次交鋒模擬中會折損一架,但卻能以每次平均擊落六架側衛與兩架支點為代價;換成F- 15E或Rafale的話,四機雙CAP編隊則會平均在每次交鋒模擬中折損兩架戰機來換得平均擊落四架側衛與一架支點之模擬戰果。

E. 尤有甚者,當颱風戰機以六中二短構型模擬上陣時,此一模擬交換比會進一步提升為10:1。

====================================================================================================

八、乘員實際飛行心得感想:

挪威空軍在1998~1999年時曾經對EF-2000進行過試飛評測,雖然最後沒有正式採用,不過卻留下一段挪威試飛員對EF-2000 v.s F-16 C/D Block50的有趣評論:

座艙航電:
當 時F-16 C/D Block50還沒進行航電升級,自然無啥好比的:(F-16)兩具4.5 x 4.5 平方英寸單色CRT v.s (EF-2000)三具6 x 6平方英寸彩色CRT(稍後改換為LCD), 當然被颱風扁好玩的.不過在另一方面,試飛員對F-16的側置搖桿與氣泡式座艙罩設計的評價要比颱風戰機所採用的中置操縱桿與有框架座艙罩設計來得高,而 颱風戰機上的有聲飛行警告系統也讓該試飛官常感十分抓狂。

雷達:ECR-90的”detection range”是AN/APG-68的三倍。

加 速性能:在四中二短標準空戰構型下,颱風戰機自海平面高度衝至四萬呎高度所需時間約一分半,且可輕易達到1.8馬赫級飛行時速,而F-16A MLU在同樣構型下,自海平面高度衝至四萬呎高度則約需時兩分鐘,且極速無法突破1.6馬赫級;在直線加速上,EF-2000也明顯比F-16為強,特別 是在馬赫1.2至1.6之加速階段。

EF-2000的空重約比F-16C/D重上15~20%(現在應該已上升至重上約27%),卻擁有多出約75%的最大軍推與多出約50%的後燃推力,加上多出約60%的內載燃料,因此歐洲戰機公司聲稱颱風戰機擁有超音速巡航與作戰航程的優勢。

不過該名挪威試飛官對IDR吐槽曰:”就俺個人的試飛經驗而言,實在不覺得颱風寶貝的滯空時間有比F-16 A/B MLU長到那裡去.............”

綜合在1998至1999年間,德國與挪威試飛員在受訪時的說法與背景:

當時拿來和EF-2000較量爬升能力的應該是F-16C/D,而且是使用28,000 ~ 29,000磅級發動機的後期款(有些說法聲稱後期型F-16C/D擁有Teen家族中數一數二的加速性能與爬升能力)。

其較量結果的說法有兩種:
a. 掛著四中二短的EF-2000在爬升率表現上,要比僅掛二短的F-16好上25%。
b. 掛著四中二短的EF-2000能在一分三十秒內爬升至40,000英呎高度,相形之下同樣構型的F-16C則需要兩分鐘才能爬升至同樣高度。
c. 上述EF-2000與F-16的爬升率較量約是發生在1998至1999年間,因此所使用的應該是DA機(額外實驗裝備增重 + EJ-200在當時應該尚未功力全開 + FCS在當時離完全版尚有一段距離)。


Lt Gen Bruce A Carlson, 前美國空軍任務需求署指揮官聲稱:”颱風戰機的整體空優性能將能輕鬆超過SU-35/37與F-15系列, 只有F/A-22方能勝得他過. 和F-15相較, 颱風有著更強的運動性, 更高竿的雷達偵測能力, 以及小得多的RCS”. 2004年二月十九日, 這個論點終於被”部分”證實, 兩架來自48thFW的F-15E於Windermere西北方一海浬上空處”巧遇”兩架進行訓練任務的雙座型EF-2000, 一開始時, F-15E自颱風戰機編隊的八點鍾方向進逼, 然後”甫交手, 不二合, 颱風已經鷂子翻身轉身至對手的六點鍾方向, 輕輕鬆鬆的咬住開著後燃器全力奔逃, 還弄不清剛剛發生了什麼事的對手不放.......”

後來在2005年間一架由德國飛行員駕駛的颱風戰機再度於空中和兩架美國空軍的F-15E狹路相逢,展開一場以一敵二的空中模擬纏鬥,而根據該名德國飛官說法表示,颱風戰機依然成功在該場模擬戰中模擬擊落兩架F-15E。


2004年九月號AFM月刊對颱風戰機新加坡戰記的報導:

1. 在新加坡展示期間,皇家空軍的雙座型颱風戰機示範了28架次,總計35飛行小時的作戰飛行示範,除了成功展示在典型的熱帶炎熱上午仍能進行1.21馬赫的 超音速巡航之外,且還曾經與RSAF的F-16與F-5進行三次DACT較量,結果颱風戰機三戰全勝,其中一次甚至是以一(颱風)敵三(戰隼)之下,還將 有數量優勢的戰隼機全數擊敗(這還是以作戰性能較弱的雙座機,在尚未正式換裝HMD以及PIRATE IRST,戰機雷達功能可能也尚未全面發展完全的狀況所達到的表現)。

2. 英國佬聲稱,颱風戰機無論在整體多用途戰力表現,後勤補保維修的便利性與經濟性,還是全壽命週期操作成本之低廉,都是三大參賽者之首;使用第四代科技的 EJ-200渦扇發動機,在沒有裝置Inlet guide vanes的情況下,仍能在吸入一磅的鳥/砂/水/草或是一群麻雀大小的小鳥之後,繼續維持推力至少三十分鐘。

3. 不過英國佬也承認,在三大競爭者中,EF-2000將是最後才能享受AESA雷達科技者,不過其強調(或著該說強辯)道:”是戰機雷達的整體性能,而非雷 達天線型號,決定最後的勝負;而主動陣列雷達科技至今依然相對未熟,貿然使用的話產生問題風險的可能極高,特別是對於小型噴射戰機而言。”

4. 相傳是某位新加坡飛官在試飛過颱風與疾風戰機後的心得感想:
"I really enjoyed flying the Rafale, and (though this is only my opinion, and though my CO preferred the Eurofoon as a flying machine - what do you expect from a Skyhawk man?) I thought the French aeroplane was the nicest aeroplane to fly, with beautifully harmonised controls and HOTAS controls that felt as though they had come from a Rolls Royce. So I'd rather go and fly Rafale, but I'd rather fight in Typhoon - much better performance, better radar, and more agile. Who cares that Typhoon won't have all the bombing capabilities we need initially - for the first two years we're going to be flying to Tengah, Changi and Paya Lebar and showing everyone else what they're missing by waxing them air-to-air, whether they give us Rafale or Typhoon. That's what fighter pilots do! I just hope it's not F-15, which will make it that little bit harder to impress the guys who are still flying F-16s! And, being serious, I don't think we need Sky (SiC) Shadow or Scalp on day one - our most vital air-to-ground capability will centre on being able to take out relatively low value targets with cheaper weapons - using Paveway to 'plink' landing craft, rather than some swept up missile to take out an enemy carrier, for example."


2006/06 Combat Aircraft月刊一篇名為”颱風警戒”的專文,報導了EF-2000在義大利空軍的近來服役狀況:

1. 目前多數在義大利空軍服役的雙座颱風戰機所使用的軟體版本與電子裝備仍是最初期陽春的行頭,據說只能發揮颱風應有作戰實力兩成左右的功力,但已能明顯壓倒 租借自美軍的F-16A ADF戰機,且在初期軟體明顯限制戰機運動飛行包絡線範圍的狀況下,於和自家F-16A ADF,德國空軍MIG-29G,美帝空軍的F-15E等機種的數次友誼較量中,取得絕大多數的優勢與勝利(除此之外,義大利空軍的歐戰也曾與RAF的颱 風同室操戈過);南歐佬熱情自信的表示,當未來颱風戰機透過更新軟體與電子裝備,能充分發揮其十成功力時,其將有充份把握讓天下英機莫敢當~當然,除了猛 禽例外。

2. 南歐佬聲稱在A/B全開的狀況下,輕裝無外掛颱風戰機離地升空所需時間僅需5至6秒,且離地後隨即可垂直爬升;不過在一般正常狀況下,義大利空軍的颱風戰 機於離地升空時,用得都是最大軍推,從而獲得多出約10分鐘左右的滯空時間;然而即便是最大軍推,颱風戰機的剩餘功率仍然非同小可,足以讓戰機在30至 40度爬升角的狀況下仍能持續加速~很多先前在美國飛過F-16C的義大利飛行員,在面對颱風戰機非比尋常的推進力與加速性時,都得花上好一段時間進行調 適。

3. 颱風戰機也已在義國空軍手中驗證其擁有1.2至1.3馬赫級的持續超巡實力。

4. 至於在Captor雷達方面,即使是使用最早期軟體版本者,在空對空探測追蹤距離也已確認要超過Tornado F3上的獵狐者雷達之表現(100海浬/185公里)。


http://www.navynews.co.uk/articles/2006/0611/0006111701.asp
英國皇家海航與空軍於2006年6月間舉行聯合軍演,由一艘42級防空驅逐艦擔當哨戒預警指揮艦,負責指揮皇家空軍戰機前往迎擊來襲攻擊機群。

負責守護驅逐艦的主角自是皇家空軍的兩架颱風戰機;而模擬來襲敵機群的機種則包括USAF的F-15和F-16,以及RAF的Tornado F3。

演 習分成兩階段,第一階段由兩架颱風來迎擊一個規模較小的來襲敵機群,在這場較量中颱風戰機成功擊滅對手而毫髮無損;第二階段則由兩架颱風,兩架英國鷹式戰 鬥教練機,以及兩架法國幻象兩千合作共同迎擊一個規模更大的來襲敵機群,此役中雖然颱風方仍成功以寡擊眾,用據稱十分明顯的優勢模擬交換比擊滅來犯者,不 過來襲敵機群也成功模擬擊落一架颱風(據說是Tornado F3所為)。


http://www.flightglobal.com/Articles/2007/04/24/213452/eurofighter-typhoon-special.html

Flight International周刊2007年4月27日颱風戰機專輯報導

http://www.flightglobal.com/articles/2007/04/24/213442/eurofighter-typhoon-special-storm-force-training.html

Flight International周刊總編乘風記

在2007年二月初,Flight International周刊總編Craig Hoyle獲得一次難得機會,受邀搭乘一架RAF雙座型颱風戰機參加一次防空攔截訓練,其親身體驗心得節錄如下:

1. 其所搭乘的雙座型颱風戰機(ZJ812)隸屬於RAF第29任務轉換飛行中隊,為第一批次型的Block2構型(因此其所配備的飛控軟體仍屬早期有相當限 制者,尚未能充分發揮颱風戰機應有性能),在該次飛行訓練中共攜帶了約5,000公斤的燃料(機內燃料 + 一具機腹1,000公升級超音速副油箱),起飛重量約17.5噸級(註:原文寫12.5噸級明顯有誤,考慮雙座型颱風戰機的空重與其先前配備敘述,個人相 信17.5噸級才是真實值)。

2. 由於噪音管制規定,總編無從親自體驗颱風戰機在後燃全開下短場起飛並以70度爬升角高速爬升的快感,只能感受颱風戰機在軍推下的起飛與爬升性能~雖然其表 現也已經非同小可:掛著機腹油箱的雙座颱風只用了約500公尺的跑道便離地升空,並且一路爬升至33,000英尺高度以0.85馬赫的巡航時速飛行。

3. 在當時構型與軟體飛控限制下,Block2構型雙座颱風戰機的基本飛行性能諸元:
a. Capable of a level speed of M1.65 and of maintaining supersonic flight without using afterburners.
b. Normal operating ceiling 55,000ft, which is set to increase over the type's introduction into service.
c. 燃料消耗速率遠低於Tornado F3。
d. Block2構型雙座颱風戰機在輕裝飛行下的飛控軟體安全上限G值設定為8.1G,不過在該次飛行訓練構型下的安全上限G值則被進一步限定在6.5G。
e. 極其優異的加速性能:在那次飛行訓練中,該雙座型颱風戰機在外掛一具機腹1,000公升級副油箱的情況下,於低空後燃全開自時速200節加速至0.9馬赫以上所需時間不到20秒。
f. 落地時速約140節(和疾風與超蟲相比確實是比較不利於航艦降落)。

4. 後座飛官只需按一個鈕,便能完全接管整架戰機的操控~不過為保安全起見,這項換手功能在飛行高度500英尺以下時無法使用。

http://www.flightglobal.com/articles/2007/04/24/213451/eurofighter-typhoon-special-blue-sky-thinking.html

皇家空軍颱風戰機新近換裝進度與飛行員心得報導,要點節錄如下:

1. 英國近未來颱風戰機交機時程表:2007年12架,2008年15架,2009年20架,2010年20架。

2. 英國軍方於2006年正式下單引進閃電三式標定莢艙以配備在Block5批次颱風戰機之上,皇家空軍聲稱配備空地資料鏈的閃電三式標定莢艙將能為颱風戰機 帶來額外且珍貴的non-traditional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and reconnaissance功能,並使得颱風戰機在空對地偵測標定與對地打擊武器投射能力上可與美軍的F-15E打擊鷹戰機等量齊觀。

3. 在過去幾年間,RAF第17 OEU颱風戰機中隊一直於美國常駐兩架颱風戰機與約30名的相關人力,以研究驗證颱風戰機在各方面的能力表現與和美製戰機協同作戰的方法模式,其中包括與 F-22A猛禽戰機間的協同作戰;而在被問及與天下第一猛禽戰機間的高下分別時,精於語言藝術的英國佬如此回應道:

The RAF's 17 Sqn OEU has routinely deployed two aircraft and around 30 personnel to the USA to operate alongside US fighters including the Lockheed MartinF-22A Raptor. "The vast majority of this work is about making sure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platforms is working," says Walker. Asked how the fighters compare, he says: "If you want to say that stealth is a determining factor then Typhoon stands second to the F-22. But I think that as we do more work, the Typhoon will more than hold its own. It's the balance of how you use it, rather than what it is."

BAE Typhoon project test pilot Mark Bowman sees even less of a capability gap. "The F-22 is three times the cost, but you would struggle to see any advantage in the cockpit design - the cost is there to maintain stealth," he says. "Typhoon is most likely equivalent, if not better.


http://www.telegraph.co.uk/news/main.jhtml?xml=/news/2007/04/29/ntyphoon29.xml&page=1

一名英國郵報記者在搭乘一架雙座型颱風戰機之後的實際體驗感想報導,文中似乎暗示:
1. EF-2000可在36,000英呎(約11,000公尺)高度進行高達7至8G級之機動(相形之下,F-16A的5G飛行機動包絡線的範圍最高處還不到30,000英呎)。
2. 能在7,000英呎(約2,100公尺)高度進行1.2馬赫級超巡。
3. 能超音速爬升至55,000英呎高度處。
4. 在地面上從靜止狀態加速至時速125節僅需六秒以內。

PS: 這還是雙座型颱風(比單座型略重且操控機敏度稍差)在極可能外掛一具機腹1,000公升副油箱(RAF颱風目前在進行訓練任務時的標準掛載)時的表現,而 根據2007年五月出版的AIRCRAFT ILLUSTRATED月刊的專文報導,颱風戰機目前已能在外掛一具機腹滿油1,000公升副油箱的情況下進行9G飛行機動,而在外掛兩至三具副油箱情況 下的飛行機動性能雖然會稍差些,但是未來將會有所提升。


2007年八月號AFM月刊報導:

RAF第三颱風戰機中隊於2007年6月29日正式接手英國南部地區的QRA空防任務,目前其擔任QRA空防任務的標準武裝配備為:四枚AIM-120 BVRAAM,四枚ASRAAM,再加上兩具1,000公升級超音速副油箱。

該 中隊指揮官Wg Cdr Lol Bennett在受訪時表示:”颱風戰機的推力能量是如此強大,使其即使在配備上述武裝構型的情況下,整體飛行性能與操作機敏性仍與空機狀況下的表現相差 無幾~戰機照樣能在不開後燃的情況下輕鬆離地,所需起飛跑道長比其先輩(龍捲風F3空防攔截機)在後燃全開下的表現還短得多;從海平面直到55,000英 呎飛行高度,QRA空防構型颱風戰機在整個主要飛行包絡線範圍內的操作手感與飛行性能依然是十分輝煌出色,和空機狀態下的表現幾無明顯差異分別可言,而這 點也使得我們在長程空戰時得以取得一項重大關鍵優勢。除此之外,空防構型颱風戰機在滯空時間與續航力方面,亦優於其前任機種(龍捲風F3空防攔截機)。”


2007年11月號與2008年1月號AFM月刊報導:

在 今年9月13日,RAF派遣了8架單座型颱風戰機至Fairford空軍基地參與北約Skylance 07聯合軍演;在這場由11國17艘戰艦與100架各式軍機所組成的大規模聯合軍演中,RAF的颱風戰機擔負起保障藍軍制空權之重任,且在開打後一週內 (截至9月20日時)便創下49比1的空戰交換比。

其所對抗的紅軍方下轄作戰機種包括鷹式教練機,龍捲風F3防空攔截機,龍捲風GR4戰 鬥轟炸機,幻象兩千N戰鬥轟炸機,以及兩架法國海航Rafale M F2構型戰機,然而與藍軍方颱風戰機進行大規模空中大比武的機種似乎僅限於鷹式教練機和龍捲風F3防空攔截機;不過在空中大比武期間,紅軍方的參戰機種享 有"無限機製"優勢~在為時約半小時的空中會戰演習期間,被模擬擊落的紅軍參戰機可ㄧ直反覆再生,形成數量上壓倒性的優勢。


颱風戰機Review PDF檔(http://www.eurofighter.com/po_ma.asp)2007年第二期,皇家空軍首支颱風戰機中隊飛官心得談:

1. 2007年3月間的北約多國聯合軍演,在和包括USAF F-15C中隊在內的多國空軍進行多日較量後,颱風戰機於差不多毫髮未傷的狀況下,取得極高的獵殺交換比。

2. 前往西班牙與當地的颱風戰機中隊組成八機防空戰隊,和西國空軍由12架F/A-18與4架幻象F-1戰機組成的16機編隊進行大規模空中對抗~或該說盛大的空中獵火雞。

3. 2007年7月間的英印彩虹07軍演~颱風戰機聯隊長於受訪時聲稱就Su-30MKI在軍演期間的表現看來,颱風戰機要與之對抗"完全沒有問題"。

4. 另外一名RAF颱風戰機飛官在受訪時聲稱有了颱風戰機,其無懼於當世間任何東西方陣營的空戰對手威脅。

====================================================================================================

九、未來升級潛力

Volume for Avionic equipment:10%

Engine Thrust:15%
目 前量產型EJ-200的標準最大後燃推力為20250 Ibs, 最大軍推則為13490 Ibs; 不過據稱在戰時解除”War set”限制,以引擎壽命折損為代價的話,目前量產型EJ-200的極限最大後燃推力為21263 Ibs, 極限最大軍推則為15525 Ibs。

在 未來推力擴充潛力方面,EJ-200第一階段推力提升研究計畫在2000~2005年間展開,目標是將其推力提升至最大後燃推力23100 Ibs, 最大軍推16200 Ibs的境界,並預計可在2010年左右起實際運用在最後一批次的歐洲戰機上,以彌補這些年來為強化對地打擊作戰能力而增肥將近15%所帶來的空戰性能折 損;第二階段推力提升研究計畫在2005~2010年間展開,目標是將其推力進一步提升至最大後燃推力27000 Ibs, 最大軍推17500 Ibs的境界,預計其將可能應用在預定於2016年左右展開的EF-2000 MLU計畫中.除了推力提升之外,透過應用新材料科技與冶金技術,推力提升之後的升級引擎甚至可望在重量上不增反減(勞斯萊斯集團於九十年代初提出的二十 年內達成科技目標是:在讓EJ-200系列的引擎提升20~30%之餘,讓引擎的重量也能下降20~30%..............)。

另外ITP專門替歐戰所研發的軸向量推力噴嘴,據稱也能在歐洲戰機於全備起飛時額外增加2%推力,並於超音速飛行作戰時額外增加約7%的推力。

Electrical Power:25%

Environmental Control System:25%

Databus load:100%

Computer memory:100%

Avionic Growth:100%


空對地打擊性能:

根據目前的計畫,未來歐洲戰機在AG性能提升的時程表如下:

2007年:Tranche I, Block 5批次(未來所有的Tranche I戰機都預定提升至此一構型)

A. 在機腹中線下掛載一具閃電三式導引莢艙 + 兩具1000L油箱與四枚1,000磅級LGB or 六枚1,000磅級LGB + 四中二短AAMs.

B. 極度基本的對地雷射精導打擊能力:(至少暫時)無法使用強化型鋪路石LGB(GPS與雷射雙重導引,使用彈性大增),一次只能攻擊一個地面目標,無法同時執行空對空與空對地任務,只能發揮閃電三式導引莢艙約80%功力.

C. 其標準空對地武裝便只有上述的超基本行頭,唯一勉強值得一提的賣點是拜颱風戰機優秀的推力機動與飛控設計之賜,即使掛著上述重裝,據傳EF-2000依然 能用極短的跑道起飛,對其加速性能與機敏性也幾乎不造成任何明顯影響(其限制主要來自外掛LGB之設計所能承受的飛行速度與運動g力上限),且戰機仍能爬 升至40,000英呎的高空進行省油巡航,同時避開絕大多數中低空防空火力(換成龍捲風GR4的話,在此等酬載下連20,000英呎都爬不到.....) ~因此目前正在阿富汗執行任務,飽受龍捲風與美洲虎推力不足之苦的RAF戰術中隊依然熱切盼望Block 5颱風的到來........

D. 在2007年9月間的一次RAF對颱風戰機進行的對地打擊構型飛行測試中,外掛四中二短六(千磅級)炸彈與一(千公升級)副油箱的颱風戰機於後燃全開下用 了約2800英尺/853公尺的跑道離地起飛,接著僅靠著軍推便爬升至四萬英呎高度~"颱風戰機的外掛武裝酬載幾乎是我們以往所用的傳統戰機之三倍"參與 本次飛測的飛官如此表示道。

E. 2007年11月15日,ㄧ架RAF第XI中隊的單座型Block 5批次颱風戰機(FGR4 ZJ939'DXI')完成首次實戰中隊現役颱風戰機雷射導引炸彈試投測試~在掛載兩枚千磅級鋪路二型LGB以及ㄧ具機腹中線ㄧ千公升級副油箱的作戰構型 下,該戰機先是爬升至39,000英尺高度以0.85馬赫時速巡航至目標區,並在目標區上空梭巡約20分鐘後,下降至5,000英尺高度投射左翼下的鋪路 二型LGB,接著再爬升回高空返航(high-low-high攻擊模式),而被投射的鋪路二型LGB則在另外一架先導測試型(ZJ904/BT005) 颱風戰機使用閃電三型導引莢艙進行導引之下,最後精準直擊目標。

進行此次測試任務的飛行員在返航後表示,無論是在攻擊前的對稱掛載還是攻擊之後的不對稱掛載飛行構型,其都無法感覺觀察出在戰機的操控品質上有任何差異。整個飛行測試一共為時1小時45分鐘,飛行距離長達700海里以上。


2010年:Tranche II, Block 10批次
終於能發揮閃電三式導引莢艙的十成功力,可以使用強化型鋪路石LGB,可以在一次低空通過中以LGBs同時攻擊多個地面目標,”可能”可以同時執行空對空與空對地任務.......


2012年:Tranche II, Block 15批次
預 定增加STORM SHADOW距外遠攻飛彈與硫磺空射反裝甲飛彈的使用發射能力,比Rafale獲得同級能力的時間整整晚了六年以上,而且相對於Rafale有五個重裝派 龍能混裝大型副油箱(1,300公升裝或2,000公升裝)與SCALP-EG距外遠攻飛彈,Block 15颱風機只有三個重裝派龍能混裝副油箱(似乎仍將只有1,000公升裝的可選)與STORM SHADOW.

====================================================================================================

十、目前各批次生產計劃:

Tranche I:下轄Batch 1與Batch 2兩批次生產

1. Batch 1, Block 1:
在2003 至2004年年初間全數交機,含30架雙座型戰機(英國11架,德國9架,義大利6架,西班牙4架),其使用PSP1標準軟體與僅具基礎功能的 Captor雷達(DASS尚未安裝),只具備使用發射AIM-9L與ASRAAM的能力(後者的能力則還尚無法完全發揮)以及一挺BK27機炮,主要作 為基礎換裝訓練用。

2. Batch 2, Block 2 and 2B:
在2004至2005年間交機,含72架單雙座戰 機,其初步使用PSP2標準軟體(稍後則將全面升級為PSP3標準軟體而稱為Block 2B),具備完整使用發射AIM-9L與ASRAAM的能力;LINK-16, DVI, 以及基礎版的DASS(RWR/ESM + chaff/flare dispensers + 基本ECM能力)也在此一階段被引進整合。

3. Batch 2, Block 5:
最後一批Tranch 1戰機,含40架單雙座戰機,首號機SS011(西班牙空軍單座型)於2006年12月21日進行首飛,並於2007年2月15日完成交機認證。

和先前批次相比,Block5戰機有著以下的提升:
a. 空優性能:增添IRIS-T與AIM-120B的使用發射能力。
b. 對地打擊:閃電二式(德國)或三式(英國)標定艙莢初階使用能力(一次只能用LGB攻擊地面單一目標),可投射使用GBU-12(最多可攜帶三枚)與GBU-16(最多可攜帶五枚)LGB。
c. 固定機炮:增加自動追蹤瞄準功能。
d. 電子提升:PIRATE IRST引進, 完整版DASS(TDY, MAW, LWR), 完整版DATA FUSION, 完整版DVI, 完整版無憂飛控。

根 據歐戰集團計畫,所有Tranche I構型的歐洲戰機都將在2012年結束前升級為Block5批次型;而RAF亦於2007年11月23日宣佈,為了彰顯Block 5批次颱風戰機的多功能飛行作戰能力,即日起所有新造與升級改良而成的單座型Block 5批次颱風戰機將被重新編號為颱風FGR(意味戰鬥/對地打擊/偵查)4型戰機,而雙座型Block5批次颱風戰機則將被重新編號為颱風T3型戰機。


Tranche II:下轄Batch 3與Batch 4兩批次生產,預定於2007至2013年間完成量產成軍;歐戰四國於2004年12月17日正式簽署Tranche 2颱風戰機的量產合約,計236架約250億美金。

歐戰研發四國於2007年3月30日正式簽定Tranche II批次戰機第一階段性能提升計畫(CP210)合約(約16.3億美金),內容項目如下:

*全新POWER PC處理器電腦硬體架構。

*全新編寫軟體程式,預定2012年正式完成。
"The new architecture will enhance Typhoon's human-machine interface, while further enhancements to its Multifunctional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System, GPS, defensive aids system and secure radios will add a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 to Eurofighter's multi-role/swing-role capabilities," Phillipson said during a briefing in Rome. "The new software package will also allow the pilot to re-program bomb fuzes during flight, further expanding the aircraft's mission flexibility."

*增加Paveway IV與EGBU-16(GPS + LG)使用發射能力。

*提升人機介面,令飛行員能在複雜戰場環境中同時執行空戰與地面轟炸任務。

*進一步強化提升MIDS。

*IRIS-T WVRAAM數位完全整合。

Batch 3, Blcok 8 and 10:
和先前的Tranche I批次戰機相比,其將更新任務電腦並強化部份機體結構以因應未來更高層次的對地打擊作戰需求,但是在軟體與武裝配備方面上,其仍將暫時維持在Tranche 1, Block 5的水準。

真正較Block 5有顯著進步的Block 10將於2010年開始成軍,至於Block 8構型也將會在稍後升級成Block 10的水準,其具體進步內容如下:
a. 空優性能:增添AIM-120 C5的使用能力。
b. 對地打擊:完整版閃電三式標定艙莢使用能力(能以LGB同時攻擊多個地面目標),以及增添GPS導引的增強型GBU系列LGB使用能力。
c. 電子提升:新型數位地圖引進, 新型GPS/INS導航系統引進, DASS電戰性能提升(至少在RWR與ESM的頻率截收範圍提高至40 GHz)。
d. 可選用的配備升級:ALARM之使用發射能力(老英目前不打算在颱風戰機上加入此項能力,但未來如有需要,仍可於此階段加入這方面的能力)。

Batch 4, Blcok 15:
其開發工作預定要到2010年方能正式完成,於2012年左右開始正式成軍,至此颱風戰機方能真正擁有足以與老法疾風F2/F3構型戰機相媲美的多用途打擊戰力;根據目前計畫,至少40%以上Tranch e II戰機將屬於此一批次等級。

其具體提升進步內容如下:
a. 空優性能:增添Meteor BVRAAM使用能力。
b. 對地打擊之增添:
# 巡航飛彈:STORM SHADOW或Tarus KEPD350。
# Brimstone空射反戰車飛彈。
# 精導武器:引進JDAM與Paveway IV LGB的使用發射能力。
c. 可選用的配備升級:1,500L CFTs。


Tranche 3:下轄Batch 5一批次生產,目前預定產量236架,並於2025年之前完成量產成軍;不過近來歐戰開發四國境內取消Tranche 3的議論呼聲不斷(特別是英國與義大利),其是否能照原訂計畫順利投產,亦或是小砍大刪乃至全盤取消,仍有待歐戰四國於2009年做出最後決定。

Batch 5, Block 20:
目 前較能確定的升級改良計畫是其雷達將換裝AESA天線(Captor-E)以大幅提升偵測性能與多目標接戰能力,此外可能引進一款射程100公里級的中程 空對地攻擊武器系統,一款型號仍不確定的反艦飛彈系統,以及與無人機相搭配以執行網路核心作戰;在延伸打擊航程方面,則有幾個可能方案在考慮中: CFTs,2,000公升級超大容量副油箱,以及主翼更新強化 + 額外增添兩個燃料管路(使其副油箱最大攜行量可從三具變五具)等等。

Batch 5, Block25:
此一批次戰機的預定開始成軍時間(2020年前後)是如此遙遠,以至於任何對其性能描述的報導與論述都與捕風捉影,純屬猜測無異;根據各方推估,其預定升級項目可能有:
a. 雷達與電子系統升級,擁有真正完整的NOAR功能,以及與UCAV協同作戰之能力。
b 雷達/紅外線/可見光波段匿蹤升級:方案從最簡單的新一代匿蹤塗層與液晶隱型蒙皮,到電漿匿蹤科技,以至於機體結構,推進與飛控大改(引進匿蹤內掛彈艙, 垂直尾翼刪減 + 匿蹤TVC)等都在被研究討論中~然而歐洲戰機計畫執行長Brian Phillipson爵士於2007年6月間受訪時表示:"由於顯而易見的預算經費問題,Tranche 3批次戰機將不會有任何顯著的主要結構修改變更,以期儘可能壓低風險與成本。"


http://www.eurofighter.com/downloads/Typhoon_study_final.pdf

THE INDUSTR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EUROFIGHTER TYPHOON~FINAL REPORT

Professor Keith Hartley

歐洲颱風戰機成本學

Broadly, the costs of Typhoon production are allocated: 40% for the airframe; 40% for the equipment; and 20% for the engine. Support costs for Typhoon might be a further 50% of production costs. The total costs of Typhoon are estimated (2004 prices):

i) Development = Euros 18 billion

ii) Production (620 aircraft) = Euros 36 billion

iii) Support = Euros 15-18 billion


目前預定量產批次與架數分配

參與國/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
不列顛/53架/91架/88架
德意志/33架/79架/68架
義大利/28架/47架/46架
西班牙/19架/34架/34架
奧地利/15架/ 0架/ 0架
沙烏地/ 0架/48架/24架

註1:第一批次颱風戰機量產計畫將於2007年年底前完成。

註2:根據目前計畫,第二批次量產颱風戰機將於2008年至2013年間陸續完工與出廠交機。

註3:第三批次量產計畫目前仍在初期研議討論階段,且無法排除大幅刪減產乃至全面取消的可能。

====================================================================================================

十一、未來外銷展望:

BAES發言人在2007年年底舉行杜拜航太展受訪時表示,該集團正在和不下十個國外空軍客戶商談外銷歐洲颱風戰機之事宜,雖然該發言人並未言明是哪十國,但就個人根據手頭資料推論,這十國當為:

亞洲地區:

1. 日本:
* 其F-X戰機競標案預定用於取代90架現役F-4EJ戰機,目前參與競標者有波音集團的F-15FX與F/A-18E/F,以及歐戰公司的EF-2000,此外洛馬集團也在設法說服日本方面延後F-X案的預定成軍時間,好讓F-35也能參加競標。
* 勝算:日本防衛廳部長不久前才表示如果老美始終堅拒出售F-22猛禽戰機的話,歐洲颱風戰機將會是其下一個偏好與傾向選擇的機種~這使得颱風戰機的獲選行情頗為看俏。

2. 南韓:
* 南韓目前在考量中的兩大2020次世代自製戰機構想中,其中之ㄧ類似迷你版猛禽戰機(雙發造型,但預定使用推力介於兩萬至兩萬五千磅級間的發動機),而另外一項方案則是和歐戰集團共同研發匿蹤強化南韓版颱風戰機。
* 勝算:個人認為甚低~原始設計完全沒有考量匿蹤內掛的颱風戰機想修改至符合2020年次世代戰機需求實有困難,而南韓工業界本身也對這等純為民族自尊而搞,成本效益勢必遠不及直接自美引進F-35的次世代自製戰機案頗有質疑與反對。

3. 印度MMRCA案:
* 印度空軍預定用來取代老舊米格機,預估總數量需求將達126架乃至200架以上的未來多用途中型戰機案是可見的未來內,國際間最大手筆的戰機採購計畫,目 前參與競標者有波音集團的F/A-18E/F,洛馬集團的F-16E改(Block 70),米格集團的MIG-35,歐戰公司的EF-2000,達梭集團的Rafale,以及紳寶集團的Gripen;此外洛馬集團也在設法說服印度方面延 後MMRCA案的預定成軍時間,好讓F-35也能參加競標。
* 勝算:目前一般看法認為美俄廠商最具勝出希望,此外法國Rafale以其多功能作戰能力亦有相當吸引力,而歐洲颱風戰機由於多功能化的升級改良腳步太慢(無論空對地攻擊能力的強化還是AESA雷達換裝的時程......),因此看來勝算不高。


歐洲地區:

4. 土耳其:
* 目前土國空軍業已選定F-35A作為下一代主力機種,不過歐戰集團依然在設法說服土國新政府也買進一批歐洲颱風戰機擔當空防任務。
* 勝算:原本由於土國空軍獨鍾於聯打閃電機,因此歐洲颱風戰機看來無甚分一杯羹的機會,然而近來美土關係緊張,讓歐洲戰機多了幾分混水摸魚的指望。

5. 希臘:
* 希臘原本已在21世紀初選定歐洲颱風戰機作為新一代空防主力,但因為舉辦雅典奧運所造成的經費不足,以及希臘新政府上台之後在國防政策上的改弦更張,使得 歐戰集團煮熟的鴨子就此飛去;不過在去年(2006)下半季,希臘政府決定再開未來戰機競標標案,而歐戰集團也再度獲邀參賽。
* 勝算:挾上屆競標案勝出者之餘威,以及"歐洲共同合作"訴求之勢,颱風戰機再次勝出(或至少是和老美聯打機一同勝出)的機會應該頗高。

6. 羅馬尼亞:
* 羅馬尼亞空軍打算自2010年起引進24至48架新一代主力戰機以全面取代現役老舊戰機,目前參與競標者有洛馬集團的F-16,歐戰公司的EF-2000,以及紳寶集團的Gripen。
* 勝算:羅馬尼亞國防部似乎對颱風戰機的空優性能頗為中意,該國國防部部長不久前發表希望引進颱風戰機的意願聲明,表示只有颱風戰機才能在未來面對Su- 35(BM?)等級的威脅時,仍能取得六成以上的空戰勝算,而Gripen之流則幾無勝機可言云云......然而颱風戰機的成本價位委實太貴,是其他競 標者的兩倍有餘,因此是否能為羅馬尼亞的預算所負擔,仍極有疑問。

7. 瑞士:
* 瑞士空軍打算引進20架新一代戰機以取代現役F-5戰機,目前參與競標者有波音集團的F/A-18E/F,洛馬集團的F-16,歐戰公司的EF-2000,達梭集團的Rafale,以及紳寶集團的Gripen。
* 勝算:由於其鄰國奧地利業已正式引進15架颱風戰機作為未來主力,再加上德瑞關係密切,使得颱風戰機勝出的機率頗有提高,但因為價位過高之故,其仍非最被看好者。

8 and 9. 挪威與丹麥:
* 挪威與丹麥空軍的F-16後繼機種競標案,目前同為洛馬集團的F-35A,歐戰公司的EF-2000,以及紳寶集團的Gripen NG改競標中。
* 勝算:洛馬F-35擁有主場(F-16同樣為其產品),匿蹤,以及未來發展潛力上的優勢,而紳寶Gripen NG則具備同是北歐自家人以及成本價位最為低廉的訴求賣點,歐戰集團想要從中勝出自是大不容易~事實上根據2007年12月底的外電報導,由於敗局已定, 歐戰集團業已準備提前自這兩項總價達到148億美金的競標案中抽腿退出。


美洲地區:

巴西:
* 巴西政府於2007年年底決定重開未來戰機競標案(定名為FX-2),預定以22億美金的預算引進36架新一代主力戰機,目前參與競標者有蘇愷集團的Su -35BM,歐戰公司的EF-2000,達梭集團的Rafale,以及紳寶集團的Gripen;洛馬集團的F-35A亦有可能在不久之後參賽。
* 勝算:據信目前最被看好的參賽者是達梭集團的Rafale(拜法國已成功銷售巴西空軍一批12架中古幻象兩千,打定基礎之賜)以及蘇愷集團的Su-35BM,歐戰集團的勝算不高。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http://www.djmal.net/thaspot/members/viagrakaufend
[b]VIAGRA online kaufen VIAGRA BESTELLEN PREISVERGLECH[/b]
http://www.serataanime.it/forum2/member.php?u=336
[b]VIAGRA Apotheke VIAGRA REZEPTFREI BESTELLEN[/b]
VIAGRA BESTELLEN eur 0.85 Pro Pille >> Klicken Sie Hier << BESTELLEN BILLIG VIAGRA CIALIS VIAGRA bestellen VIAGRA PREISVERGLEICH
http://www.sembrasil.com.br/assets/snippets/forum/viewtopic.php?t=145
[b]VIAGRA Kaufen VIAGRA[/b]
[url=http://www.einvestorhelp.com/member.php?u=37776]VIAGRA Deutschland[/url] - VIAGRA online kaufen
[b]VIAGRA online BESTELLEN BESTELLEN BILLIG VIAGRA[/b]
[b]VIAGRA online kaufen VIAGRA PREISVERGLECH BILLIG[/b]
[url=http://www.postyouradforfree.com/showthread.php?p=313013]VIAGRA Deutschland[/url] - VIAGRA information
[b]VIAGRA potenzhilfe VIAGRA BESTELLEN PREISVERGLECH[/b]
[b]VIAGRA Kaufen VIAGRA BESTELLEN[/b]
[b]VIAGRA® kaufen
VIAGRA Deutschland
VIAGRA online kaufen
VIAGRA on line
VIAGRA alternativ
VIAGRA rezeptfrei
VIAGRA Kaufen
VIAGRA Apotheke[/b]